第417章 奧斯卡拿獎可能嗎?
寶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7章 奧斯卡拿獎可能嗎?,惡魔經紀人:影后,晚上見,寶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桃花扇》出戰柏林電影節,7項入圍,勇奪4獎!”
“華國電影的新紀錄,《桃花扇》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影后、影后和編劇獎!”
“安妮成華國首奪‘柏林影后’女演員,盤點拿過歐洲三大影后的華語女星……”
“是什麼成就了高質量的《桃花扇》,華國電影的風向標?”
“賣座又叫好,《桃花扇》柏林奪獎,或將全球發行!”
“安妮的第一個國際影后獎盃。”
“高駿拿柏林影帝,還差一個戛納影帝,他將湊齊歐洲三大影帝!”
湊齊歐洲三大影帝?
湊齊了能召喚神龍麼——有人這樣開著玩笑,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湊齊歐洲三大影帝,可比拿下華語三大電影節金雞、金馬和金像要難多了。華語的“三金大滿貫”,已經有人拿過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大滿貫影帝,華語男演員一個都沒有做到過。高駿已經是華語男演員中走得最遠的,迄今為止拿到了柏林影帝和威尼斯影帝。
高駿真是太幸運了,太會選片子了?
《桃花扇》這種電影,簡直就是開了掛,票房高的一塌糊塗,還特麼喵一下子在柏林電影節搞瞭如此大的動靜?!
太欺負人了!
薛波的經紀人和圈裡其他人的想法一樣,真的太欺負人了,大家滿載而歸,唯有他家**什麼都沒撈到。可恨柏林電影節沒什麼“最佳男配角”……仔細想想,別人拿最佳男演員,薛波拿最佳男配,好像更心塞了。
所以,在薛波表達出對《桃花扇》的興趣後,他為啥不撒潑打滾的幫薛波拿下“老卓”的角色?!
薛波的選擇沒毛病啊,《桃花扇》這下真的要載入華語電影的史冊了,再過幾十年盤點華語電影的經典好片,也繞不過《桃花扇》好嗎!
華媒狂喜之餘,甚至口無遮攔公開預測:
“《桃花扇》是否能橫掃歐洲三大電影節?!”
咦,這個就很挑事兒了。
在2019年之前,歐洲三大電影節,或者任何一個有節操的國際a類電影節,都有一個報名規章:參加電影節競賽單元評選的電影,不得在其他同類電影節上展映過。
原則上,一部電影,你選擇參加柏林電影節了,就意味著你放棄了隨後的舉行的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
不過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顯然給了這些老牌電影節以震懾。收視率連年降低,從前民眾參與度很高,後來慢慢變成一群電影人士的內部自嗨,老牌電影節們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允許資源共享。
全世界每年都會出產很多好電影,假如來自兩個國家的好電影,從柏林電影節開始纏鬥,在戛納上又戰,一直到了威尼斯電影節才塵埃落定分出勝負呢?
這樣的新聞,比干巴巴的某某電影獲得了某某電影節獎項,有趣多了。
競爭變得激烈。
在這樣的制度規章改革下,歐洲三大電影節真是風氣雲湧,創新沒有丟掉它們的逼格,反而讓它們具有了無數的話題性。原則上允許資源共享,並不代表一部電影真的能像遊戲通關一樣,在一年裡將歐洲三大電影節幹翻盤啊!
比如《桃花扇》。
它在柏林電影節拿走了3個最重要的獎項,打得最大的競爭對手《危險關係》落花流水。
如果兩部電影繼續纏鬥,戛納將重要獎項頒給《桃花扇》的可能性很,觀眾和媒體需要看點新鮮事,全球的電影那麼多,戛納照著柏林電影節的選擇頒獎,沒有新意,像拾人牙慧啊!
所以,參與電影節的規章是改了,也就是增加點話題性。
包括這些“展望未來”的媒體,也知道讓《桃花扇》一路殺下去,像集郵般拿下柏林、戛納和威斯尼的認可,這特喵的得是那些不靠譜的絡寫手吹牛逼才行!
媒體們還存在著智商,粉絲們卻是不管不顧的。
“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三大影后大滿貫!”
“今年金像獎怎麼回事兒,還沒有公佈提名嗎?我妮在華語電影節就差個金像獎了。”
“金像獎?誰知道hk那邊今年是不是又不舉行,安妮本來憑《九香》就能把‘華語三大’給刷滿了,硬生生推到了現在——今年《桃花扇》好像沒有申報華語電影節啊,看來重點真是放在歐洲三大了?”
“我妮再憑《桃花扇》刷一遍‘華語三大’也是妥妥的。”
“或許安妮覺得重複領獎沒意思唄,實話,安妮的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