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體驗派和表現派的碰撞!
寶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4章 體驗派和表現派的碰撞!,惡魔經紀人:影后,晚上見,寶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埃迪是臨時接下這個電影的,他不像尼古拉斯那樣有充裕的事前準備時間。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能看出智商和學識能帶給人的優勢,埃迪只用了幾功夫,就將《糖果》的故事瞭然於心。
他要如何演好喬納森?
12歲就在倫敦西區表演音樂劇的埃迪在表演上是偏表現派的——演技的流派本來沒有高下差別,只有演的好還是不好。埃迪這種表演技法,有效避免了演員長期無法從角色中脫離,繼而產生一些嚴重的心理疾病。
尼古拉斯的抑鬱症就是這樣來的,拍攝結束了,卻無法分清現實和虛幻角色。
安妮是徹頭徹腦的體驗派,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和角色不分彼此,所以她在銀幕上的角色才那麼富有感染力。她能在幾年裡演了那麼多不同的角色還沒步尼古拉斯的後塵,是因為她的金手指不僅能迅速進入角色,還能很快脫離,但從《黑寡婦》起,安妮已經開始嘗試在金手指和她真實演技之中尋找平衡。
總的來,她依然沒有脫離‘體驗派’,她已經習慣了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中的表演方式。她和埃迪的對戲,是‘表現派’和‘體驗派’的激烈碰撞——
埃迪花了兩週時間,已經將他的“喬納森”架構完成,“喬納森”這個人物有了骨架,埃迪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喬納森”慢慢用細節填充完整。
安妮也見識到了表現派的高手是怎麼演戲的。
埃迪給喬納森設計了完整的生活習慣,一個會愛上患者,一個自己就有心理傷痕的心理醫生,他又不做外科手術,他的工作中不會接觸到汙穢物,他卻有一遍又一遍洗手的潔癖。
這是劇本里沒有的,埃迪主動和潘文華溝通,潘導認為對方這想法不錯。
對潘文華這樣的導演來,要怎麼表現這一點?除了穿插著不停洗手的鏡頭,還有喬納森的助理對別人忘記換消毒洗手液的鏡頭。潔癖當然不止表現在洗手習慣上,莫莉第一次來喬納森的辦公室,她化著花哨的彩妝,穿著啦啦隊員才會穿得背心和超短裙。
她努力想保持鎮定,神色中又透露出驚慌。
“莫莉·胡克?”
喬納森低頭掃了一眼預約的資料,病人莫莉·胡克,今年30歲。
30歲的莫莉,穿著適合她的**背心和超短裙,化著花哨的糖果色妝容,終於下定決心要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哦,這對她來,不僅是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經濟上更有壓力,所以她慌張的,語速極快的點頭:
“請幫助我,我覺得自己可能出了問題,照鏡子時會看見另一個人!我早上起來時知道自己要上班,等我出門時我卻變成了這樣!”
喬納森不動聲色往椅子上一靠,臉上卻做出了專注傾聽的表情。
很多預約的病人,並不是真的需要被治療,他們花錢找心理醫生,是找一個傾述的物件。莫莉·胡克是第一次來,此前沒有看過任何心理醫生。
“我們還有一個時,你可以慢慢,試著把我當成朋友好嗎?”
醫生當然不能多愁善感,他們需要冷漠,才不會被病人的情緒所影響。甚至病人越激動,他們越要冷靜,喬納森的親切都是裝出來的,他其實一點也不掛心莫莉·胡克到底有多麼緊張,這只是莫莉第一次來諮詢。
一個冷漠的人,偏偏要把自己包裝成親切的人,喬納森無意識動了動手指,他又有了想洗手的衝動。
莫莉卻想到了自己交的幾百美元諮詢費。
她沒感覺到喬納森的重視,然後就在喬納森的面前,30歲的莫莉“變身”了——18歲的莫莉,引起了喬納森的注意:
“嗨,你就是那個醫生?她認為你可以幫助她?廢物就是廢物!”
莫莉的神色完全變了。
她不是那個穿著不恰當衣服,化著誇張妝容的30歲女人,她是肆意任性,攻擊性十分強的18歲莫莉。
喬納森慢慢坐直了身體,剛才的漫不經心消失了,莫莉引起了他的重視。
“她是誰,你又是誰?”
是演戲嗎?
沒有人會假裝自己有人格分裂,花了幾百美元來消遣心理醫生。喬納森見過各種各樣的患者,他也不認為自己會輕易被騙。如果莫莉可以輕鬆騙過喬納森,她應該去當演員——喬納森又動了動手指,他忽然意識到,儘管莫莉化著花哨的濃妝,穿著不合時宜的衣服,但她是個漂亮的女人。
像明星那麼漂亮的女人。
“我是莫莉,她是莫莉2號,醫生,我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