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漄行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百九十八章 《春秋》,殘明霸業,天漄行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順著十年前的記憶,去尋找這個證明,在大軍短暫修整的時間裡,他來到了華州城的一處廟宇,數年前,闖王李自成也曾來到過這座廟宇。

推開那扇廟門,裡邊有一個廟祝迎了上來。

李錦仔細看看,廟祝他已經不認識了,那並不是一位故人,四周望去,廟內古樹森森,殿內的武聖人手不釋卷,一手卷握《春秋》,一手立握著青龍偃月刀,形容之下,不怒自威。

和廟祝簡短說了幾句,告訴他自己是來祭拜武聖人的,廟祝見李錦是個將軍,門外還站立著許多士兵,便不敢多問。

李錦慢慢踱步,周圍的人與景都被他忽視了,心中時刻回憶起來的那個人的面容卻越來越清晰,李錦還未走入殿內,便已經是淚雨滂沱。

他站在殿前,在心中與面前的武聖人說:“關二爺,很久以前就想問你這句話,我李家為了天下百姓不顧性命去扯旗造反,搗毀了腐敗透頂的明王朝,我以為我們是對的,可為什麼最後卻成為這樣,我卻又成了大明的臣子?”

武聖人沒有給他回答,只是在默默的看著手中的那捲《春秋》。

李錦又對武聖關羽像問道:“關二爺為什麼一直在看書,而不看我,莫非是不想理我?”

武聖的鬍鬚彷彿飄動了一下,然而他的眼依然在看著那捲《春秋》。

李錦似乎明白了什麼,畢竟他也讀過《春秋》,春秋時代盛行的雖然是霸道,可靈魂人物如齊桓公、晉文公卻都是推行的尊王攘夷,凡事以道義當頭。

武聖人似乎是在告訴他,他因為箇中緣由,如今成了大明的臣子,便是命運的安排,是命運讓他去完成他還沒有完成的‘道義’二字,給自己人生一個圓滿的解釋。

天道雖然曾將國之重器交於李闖的手裡,可那為得是讓天下太平,黎民得救,然一旦闖王與大順軍諸將領利慾薰心之後,天道將不再為他所有,失道寡助,便是這個道理。

李錦默然來到了武聖人的腳下,龕前的一把刀就橫放在武聖人的身前。

那是當年闖王為了扭轉敗局,在神前獻祭給武聖的隨身兵刃,獻祭之後,大順軍真的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了。從此後這把刀就一直留在這,除了李錦和劉宗敏幾人外,很少有人知道闖王的寶刀在這裡。

看著這把已經安靜地躺在這十年的刀許久,李錦忽然揚手抽出了那把刀轉身,刀光將大殿映照出一道驚虹。

倉朗朗的金鐵之聲迴盪,李錦看著這把久別重逢的舊物,血紅的雙眼竟然難得現出一絲溫情,“老夥計,想不想跟我一起再次踏上戰場?”

闖王刀沒有答話,似乎是預設了,李錦帶著闖王刀離開了,手裡的刀讓他感覺到了冰冷,也讓他感覺到了熱度,讓他心跳加劇,他感覺那柄刀沉甸甸的。

走在路上,李錦不由哼唱了起來:

海上生涯一釣舟,偶因名利事淹留。旅塗誰見客青眼,故國幾多人白頭。霽色滿川明水驛,蟬聲落日隱城樓。如何未盡此行役,東去潼關雲木秋。

永曆四年四月十二日傍晚,李錦率忠貞營人,火炮120門,抵達距潼關西門十五處。

只是大軍剛剛停下來準備紮營造飯的時候,卻尋不見自家的主將,而且大軍之中,還缺少了兩千精兵。

不過這些人馬還是在李錦的義子李來亨的帶領下,四處派出遊擊哨探,並收攏各個村落的百姓封鎖大軍到來的訊息。

由於此時潼關以北的山西平陽府已經被義軍佔領了,潼關以東的朱陽關及靈寶兩條去路又都掌握在明軍王進才的手裡,所以李錦只要一到達潼關以西,潼關便處於北面的義軍,東、南的王進才與西面李錦的四面包圍之中了,潼關已經成為了一片絕地。

忠貞營到達潼關以西后,李錦派義子李來亨在各處設立了暗哨,用以堵截西安及潼關的探馬。

而清軍方面,早在朱陽關失落前,那裡的守將便已經向潼關守軍求援,而潼關守軍只有兵力3000人,又因為擔心明軍或者山西平陽地區的義軍會透過潼關以北的黃河風陵渡向潼關趁虛發起進攻,所以他們沒有給予朱陽關方向派出任何增援。

可清軍在朱陽關只有一些團練兵而已,連他們自己也明白,朱陽關肯定是守不住的。

朱陽關一旦丟失,明軍肯定會從朱陽關的山路殺向潼關南塬。

而歷史上關於潼關的戰鬥,守軍是經常會吃這樣的虧的,只要攻方是出現在潼關以東的河南靈寶方向,歷來都是從潼關東城先發起正面進攻,然後經山路向潼關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狼煙

辰男

殘明霸業

天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