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漄行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百十二章 死道友莫死貧道,殘明霸業,天漄行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武、唐宗,可謂外王,足以令華夏苗裔為之稱道。

然而漢文帝與宋仁宗、明孝宗這樣的帝王,才是最最符合內聖仁王這一中華政治精神的最高典範。

莊子曰:“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雖然這句話是出自道家的莊子,然而在夫子以前的中國哲學體系裡,儒家和道家是一體的。

夫子之道,說的就是道,儒與道都是道。

只是被後人細分為儒和道,至今儒釋道已經再次有合為一體的趨勢了,這就是在迴歸本源,是華夏基因中最最偉大的特質和力量。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回到三江的治理上。

天浪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南直隸與浙江地區不推行土地重新分配的新政。

那裡的無地農民在州縣登記入冊,年收入低於一定數額的無地農民,會在其他省份得到分配給他們的土地。

這樣有很多好處,首先是穩定了兩省的地主豪紳勢力;其次又能在其他省份解決兩省低收入群眾的土地問題;其三又可以保留住大部分的無地農民或勞工繼續在原崗位工作,這也是為了穩定人心和生產;其四是可以對日後南直隸、浙江兩省培養工商業製造的發展溫床。

畢竟要是大明人人都有土地了那麼將來也就沒人再去搞工商業了,到時候會出現資本家有資金,卻僱用不到勞動力;有地農民能依靠土地生存,因而不願意去出賣勞動力的情況。那樣一來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的壞處是多於好處的。

話題再次圍繞多爾袞,在他率軍包圍大同以後,朝中突然發生了一個特大的變故阻礙了他的計劃。

多爾袞同父同胞的親弟弟,輔政德豫親王多鐸因身染天花,不治病故了。

多爾袞只好放下了大同的姜襄,叫餘部繼續包圍著大同,自己轉而回京服喪,等到他再回到大同的時候,已經是順治七年四月末了。

姜襄在大同反叛,對清廷的威脅很大,以至於讓入關以後從未走出北京城領兵打仗的多爾袞先後兩次親自出兵圍攻大同。

多爾袞再一次親征大同的故事,發生在清順治七年,明永曆四年四月末。

對於第二次親征,多爾袞做了更為充足的準備,調動了幾乎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

大清的和碩睿親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率領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多羅郡王瓦克達等一干親王貝勒皇室宗親,隨其隨徵的滿蒙漢八旗精銳已經達到了23萬人馬,這其中的絕大部分都為騎兵。

除了這些掌握實權的皇室宗親以外,多爾袞還調來了跟隨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鎮守江南的吳三桂部關寧軍的5萬關寧鐵騎。

連漢軍八旗中兵力最多的正黃旗漢軍左夢庚部也被他調來了,左夢庚的漢軍正黃旗擁兵十萬人馬,還有他劃撥給宣大總督佟養量的六萬人馬。

綜上多爾袞圍攻大同的總兵力共計已經達到了恐怖的44萬大軍,這還不算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在山西的兵力呢。

西征清軍兵威之勝已經遠超成吉思汗伐金時的蒙古帝國,這已經不是一句大炮打蚊子可以形容的了。

前文說過,連李自成自己都認為他當年選擇攻破寧武關和代州北上,選取大同、居庸關這條進攻路線攻取京師的方案能最終得逞,姜襄是最大的推手。

如果他能向面對多爾袞幾十萬大軍時那樣死守大同,李自成根本不可能打入京城,更不用提他如果能有周遇吉一半對大明的忠心,李自成甚至有可能會再次逃回商洛山啃樹皮和春芽兒了。

屆時大順軍剛剛經歷一番血戰拿下代州,李自成的主力幾乎都拼光了,大順軍一戰便損失了七萬人精銳,剩下計程車兵大多肢體不全,身上帶傷,想要恢復實力根本不是一年半載的事兒。

大同一到手,李自成與北京的距離就只隔著一座居庸關了,姜襄卻在大順軍最虛弱的時候主動送上門兒來投降。

然而第一眼見到姜襄時,李自成雖然樂開了花,心裡卻也很瞧不起他這種人,還擺出要殺他的陣勢。

李自成曾問過姜襄:“朝廷將要害軍鎮交於你來駐守,等於是天子將整個朝廷乃至皇室的性命都託付於你啦,你丫的怎麼說投降就投降呢?就你這樣的反覆小人,必須死!”

姜襄也嚇壞了,以為小命休矣,可這時一個綽號‘過天星’的李自成部將,出來替他說了話。

過天星本名叫做張天琳,他有個嗜好,專門喜歡拆寺廟,就連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狼煙

辰男

殘明霸業

天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