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漄行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2章 均田,殘明霸業,天漄行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浪的語氣平常,眸中卻閃著利光,“若是隻想大快人心,朕還未必非要動如此大的干戈,如果為大明百年計,為天下計,恐怕只剷除幾個害群之馬是遠遠不夠的。”

“哦?”弘智大師和王夫之都是皺眉凝視,“願聞其詳,我等也想聽一聽聖上想要如何兼濟蒼生的。”

天浪沉吟片刻,緩了緩語氣說,“兼濟蒼生,就是興利避害,朕以為,一正一反的說法,諸位都沒異議吧?”

王夫之這時點了點頭,“嗯,於帝王,於國政來說,糾正時弊,便是兼濟蒼生,這是沒錯的。”

“那麼我國朝自中期以來,最大的時弊是什麼?”天浪接著問。

王夫之遲疑著,終於還是開口,“若說國朝中期以來,最大的時弊,恐怕便要數土地的大量兼併了吧?”

弘智大師也都深以為然。

“是啊。”天浪嘆聲說,“國朝中期,我皇明由盛轉衰,實則有兩個轉折點,第一便是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戰,戰敗後在軍事層面,皇明進入了一個轉折,繼而失去了河套地區,使得蒙古人從此以河套為起點,不斷騷擾我西北諸省,從此國朝靡費餉銀,疲於應對邊患。

第二是經濟上,同時也是財政上的,以英宗天順年間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吉祥謀反失敗,英宗崩後,曹吉祥被憲宗凌遲,並沒收了他的田地作為宮中莊田為轉折。”

王夫之沉思片刻,不解其意,“聖上何以說這件事是國朝走向衰弱的一個轉折呢?”

天浪端起茶杯,撇去上面的茶葉,吮了一口茶,緩緩放下,“若問朕為什麼,朕會說,‘皇莊’這東西是自憲宗罰沒曹吉祥的田地始,將罰沒的土地變為皇莊,這看起來是件好事,可未曾想卻從而帶動了諸王、勳貴、外戚爭相侵佔民田,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

朕舉一個數字,憲宗之後,到了孝宗弘治二年,北直隸周邊的皇莊共有五處,有田地一萬三千餘頃;諸王、勳貴、外戚、中官侵佔的莊田有三百多處,共有田地三萬三千餘頃。

而孝宗崩逝後,武宗即位,這種趨勢則進一步惡化,僅他繼位一個月後,便營建了皇莊七處,此後又巨增至三十一處。諸王、外戚所侵奪的民田更是數不勝數。所謂上行下效,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上的小官僚和豪強也跟風而上,藉口各種名義侵佔民田。”

天浪頓了頓,看向三個聽眾,接著說,“大明敗亡並非因為建州女真崛起,而是建州女真崛起時,我們恰恰拿不出餉銀去征討之,僅僅一次薩爾滸戰敗便再無力繼續大規模進剿,眼睜睜使其尾大不掉,任其坐大。

而同樣在國朝中期,土木堡之役戰敗後,于謙卻能迅速建立起禁衛軍十二團營,共計十四萬人馬,此外還有羽林軍,這才讓也先進逼京師,意圖覆滅我大明的也先圖謀遭受慘敗,究其原因還是兩個字,“餉銀”!餉銀多則有糧有兵,餉銀少則坐困愁城。”

王夫之是個老夫子,對於經濟之道不是很懂,可他卻知道大明收的是人頭稅,而不是清雍正以後才出現的田畝稅,於是便問了,“田地被侵佔,確實是禍患多多,使大量失去土地和衣食的百姓要麼變成佃農,要麼變成流民,繼而聚眾造反,可哪怕地方田地侵佔的

再多,也不耽誤收稅呀?餉銀匱乏,難道真和土地吞併有關嗎?”

天浪呵呵笑說,“三哥說的對,也不對,之所以朕說你不對,便是因為你剛剛所說的流民問題剛好和稅收也有關。洪武年間,國有民戶千萬,總人口六千萬餘,而到了正德年間,戶籍卻是不增反降,民戶減少了百餘萬,總人口變成了四千萬,稅賦收入自然也就下降了三成。

這些消失的人口當然不是死亡了,而是因失去土地便取消了戶籍,從而統統變成了三哥口中的流民。諸君想象一下,大明有三成百姓幫著高迎祥李自成那樣的悍匪來打擊大明朝廷,大明朝廷的剿匪怎麼會成功?朝廷大軍難道還能真的把一千多萬的流民統統殺光嗎?這根本不可能,便只能是朝廷大軍越打越少,反民越來越多。”

幾個人越聊越深入,漸漸的,天浪談到了如今的難題,“朕所推行的均田制目前遇到了很大阻力,而這阻力恰恰來自於某些高層利益。於是皇后想拿勳貴開刀,卻是這第一刀便落不下去了。至今,馬如龍的案子還那樣懸著呢,母妃她老人家至今仍保持沉默,一直不肯說出處理馬如龍的意見。”

幾個人也都唏噓,可這畢竟還是皇家的家事,他們不好多言,可裡面又涉及到了皇后和太妃之間的矛盾,作為孃家人,他們當然又悄悄在為皇后擔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狼煙

辰男

殘明霸業

天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