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漄行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二十二章 正名之戰,殘明霸業,天漄行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戰鬥,慢慢的死亡。死去的就一切都不存在了;存在的生命又終將死去。這是一個悖論,如果人們在這個悖論中求生,得到的只是

在嘲笑中死。如果人們想死的高傲些,可死去了的高傲誰又願意記得?

此時的筆墨,究竟是在書寫嘲笑還是在書寫靈魂?兩個軍隊、一個民族,明軍絕大多數是漢人組成的,八旗漢軍絕大

多數也是漢人組成的,哪怕面對的是滿洲八旗,還不一樣是同根同種?可戰爭卻是仇恨和利益組成的。明軍中那些曾經的

起義軍揹負著仇,就這樣揹負著、砍殺著被他們仇恨著的人;清軍中那些被人仇恨著的人,為了利益和自保,也在全力砍

殺著自己面前的敵人;敵人與敵人間都相互藐視著對面的正義。可製造了仇恨、滿足了利益、吹噓了正義的那些肇事者在

哪呢?他們連看一看這場廝殺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沒有這樣的興趣,也許他們此時的興趣是在忙著製造另一種仇恨。他們

應該是這樣的,他們應該正忙著滿足其他的利益、吹噓新的正義。

生不如意常八九,人生總被訴說成一段痛苦的記憶,也許痛苦了,才是經歷了。可是誰又能想過,痛苦到底是我們此

前的人生造成的還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日後的奢望造成的?

這場戰鬥裡的走卒或許希望成為大將軍,還有的可能希望自己成為無敵大元帥,比如王進才自吹的七十二路明軍大總

管、或是孟喬芳自吹的——二百五十路大巴司機兼職‘追星逐日、降妖伏魔、威震南七北六一十三,手捧寶塔託著天。’

這塵世間的名與利,難道不就是一個笑話嗎?

只是在笑話裡,被嘲笑的永遠都是別人;只是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都只是一隻又一隻的蛐蛐兒,在玩家雕工精美的

盒子裡戰鬥至死。蟋蟀們肯定不希望有人這麼評價,他們會說自己是為了大清的江山或是大明的皇帝。可人們又會問,大

清的江山究竟屬於誰?大明的皇帝又該是誰?

也對,大清的江山屬於大清的人,大明的皇帝是天浪---而天浪,也只不過是一隻錦盒中的蛐蛐兒罷了。所以既然是錦

盒中的蛐蛐兒,就必須認真的、勇敢的掐架,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所以既然是戰鬥,就總會分出勝負,結果不論你肯不肯

接受都不重要,實力接受了這份結果,那就一切OK了。可這次的實力好像在別人那裡,所以哪怕明軍這次確實想在揚州城

外、史可法的陵前為那些曾經被清軍屠殺了十日的揚州百姓報仇。

實力是決定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首先不得不正視清軍實力的是王進才所在的左翼,他的正面是李國翰的兩萬遼東精

銳。而李國翰的正面,卻是王進才手中由起義軍組成的明軍。這些明軍相對於這個戰場來說,只能用麵糰來比喻,揉捏一

下面團能否看出來出手的人是普通公民還是內家高手?答案很難回答。

而這些戰鬥力低下的明軍不要說面對兩萬遼東兵了,就憑著李國翰手中那兩把黑旗雙刀的左右翻飛,出現在他眼前的

這些明軍就只能接受兩種命運,要麼從天上飛--被砍的、要麼從來路跑--被嚇的。難道明軍有這麼多人,就真的阻止不了

嗎?是的,從這個戰場上明軍所具備的生產資料來看,能阻止李國翰凌虐的,應該就只有大炮了,可城外的炮手已經都被

趙光瑞的一萬騎兵殺光了。如果沒有了大炮的火力投射,明軍就只能寄託於自己的陣營中能出現一把更重的刀和一個更猛

的人。

不太好說萬箭齊發這種事兒,據說當年袁督師曾經在北京城外大戰過皇太極,那場大戰也據說持續了一整天。然而袁

督師都被清軍的弓箭射成刺蝟了也沒死。筆者也不認為袁督師是什麼絕世高手,他最初的身份就是一個來自南方某地的老

學究,可是人家是督師啊,督師的裝備那都應該是頂配,盔甲的防禦力那是嗷嗷滴強吧。可等到袁督師得勝歸來,脫掉了

一身盔甲,被土籃子從城牆上吊回到北京城內之後,就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了。

袁督師的死可以足夠證明兩點:第一是,好盔甲可以保命,第二是,堡壘總會從內部被攻破。可現在穿著重甲騎上戰

馬的大內高手李國翰就不是什麼堡壘那麼簡單了,他簡直就是一輛重型坦克。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狼煙

辰男

殘明霸業

天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