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光明頂,初會群雄,武之天晶輪迴,王君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聚馬不停蹄,只用了六日就趕到揚州城外,更是連夜豎起了這根木杆,佈置好了這一切。
守門的兵卒們,在短暫的驚駭過後,更不敢遲疑,連忙慌慌張張的分頭行事,有人去驅趕圍觀的百姓,並嚴令他們不得四處亂說;有人則放倒了木杆,小心的取下博爾忽特的頭顱;還有人飛奔進城內,向上呈報。
不過,即便兵卒們已經反應很快,以最快的速度處理此事,又如何威脅看到這一幕的百姓不可洩露此事都好,但訊息仍不受控制的擴散開來。短短兩三天的時間,就傳遍了整個江淮行省。並且,還飛快的向外省傳遞著。
當博爾忽特的那顆血淋漓的頭顱擺在了江淮行省中書省的案頭上,江淮丞相憤怒異常,卻也不敢再輕易發兵去剿滅叛逆,而是派出密探,準備先將叛逆的詳細情況探查清楚,再作決定。如今,連博爾忽特的頭顱都擺在了他的案頭上,其麾下三千精銳的下場可想而知。這也由不得他心下驚駭之餘,更加謹慎一些,在沒有得到此役的具體情況前,是萬不敢輕舉妄動的。三千精銳,對於整個江淮行省來說,已是不小的力量了。
三到五天之間,江淮行省五行旗的其他四旗分壇就都收到了風聲,巨木旗分壇在劉聚、常遇春和謝無忌三人的領導下,再創驚世之舉,不僅剿滅了蒙元派往圍剿的三千精銳,更將其統帥萬夫長博爾忽特的頭顱大張旗鼓的懸掛於揚州城外,俱都是又驚又佩,還有的就是,深深的不讓他們一直這樣專美之前的決心。
大半個月後,訊息傳遍整個五行旗,乃至明教各部,凡是剛一看到此訊息者,無不目瞪口呆,先是不信,但在反覆證實訊息的真偽後,又都不由得對此役最大的功臣謝無忌,大感興趣起來。為此,五行旗各旗主,還共同作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月後,訊息傳遍了大江南北,這使得謝無忌、劉聚和常遇春三人,名聲大噪。其中,又以謝無忌最為世人所矚目。
與此同時,有關此役的詳細過程,以及謝無忌、劉聚和常遇春三人的生平詳介,都擺在了江淮行省中書省的案頭之上。
不過,此時的江淮丞相,卻也再沒有精力去考慮如何對付謝無忌他們了。這是因為,就在這一個月中,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和銳金旗四旗的江淮行省分壇,紛紛有所動作,襲擊就近的城鎮,斬殺城主、鎮守,殲滅城鎮內的元兵,搶奪糧草、兵刃、馬匹等珍貴的資源。
一時之間,江淮行省各地報喪、告急的文書,如雪片一般飛落在了中書省的案頭之上,這讓江淮丞相又驚又怒的同時,也大感頭痛。
此事,甚至還驚動了大都的蒙元皇庭,元惠宗龍顏大怒,下旨痛斥江淮丞相,責令他一個月內,務必剿滅所有叛逆,否則他這個江省丞相也就不用再幹下去了。
接到聖旨,江淮丞相,更是惱怒之極,卻也不敢再有任何猶豫,當即兵發四路,每一路都足有三千精銳,圍剿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和銳金旗四旗在江淮行省的分壇。至於說,謝無忌等人,這些個罪魁禍首,也是他最為痛恨之人,由於兵力不足的緣故,再加之有了前翻的教訓,他確是再不敢小覷,只能等剿滅那四股叛逆後,再舉整個江淮行省之兵,一舉殲之。
面對蒙元的大兵壓境,四旗分壇的反應各有不同,其結果自然也就是天差地別。
其中,厚土旗和銳金旗這兩個分壇的香主,對謝無忌等人一直多有不服,認為謝無忌等人能做到的事,他們也同樣能做到。故而,妄圖以一己之力,抵抗元蒙精銳大軍,甚至還報有將其全殲的心思。
結果,他們實在是太過自視甚高,高估了自身的實力,就連三天都沒有堅持下來,就被元軍攻破了據點,幾近全軍覆沒。僥倖生還者,十不存一,都躲進了深山老林中,這才逃過一劫。待元軍退去後,他們又趕往謝無忌所在的山寨,以求庇護。
而烈火旗分壇,在得到元軍大舉來犯的訊息後,香主鄧友德當機立斷,以“金蟬脫殼”之計,親自率領數十人留在據點,故佈疑陣,吸引元軍的注意力,命大部分主力先一步,另尋他路秘密退走,悄然趕往巨木旗分壇的山寨,與謝無忌等人匯合。而他則會再尋良機,再從容撤離。
當烈火旗分壇的主力趕到山寨時,謝無忌略感驚訝之餘,亦對其香主鄧友德的果斷大為讚歎。略一思索,謝無忌又恍然大悟,原來這鄧友德也是位歷史上的威名赫赫的名將鄧愈,雖還比不過常遇春這等絕世名帥,但他的功績和威名,比之劉聚這等悍將更甚。
謝無忌雖迫不及待的想早些結識鄧有德,但他卻並沒有親自帶隊前往接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