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墨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一章 舊案疑團,第一訟,百里墨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眉:“你說呢?”“那就是有了,這叫釜底抽薪之計,奏請你充盈後宮的官員,有一半這次閉嘴了吧。剩下的一半我父王一定會繼續加力的,保管他們家宅不寧,再沒閒暇在殿上生事。
我父王可算是有機會大鬧一場了。
不過五哥放心,他知道分寸的,不會鬧的不能收場的。”
“你們父女啊……我看挺一脈相承的。父王那邊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你這裡是揣著明白裝著糊塗。明明是個小悍婦,還要假裝自己是朵柔弱的小花。那些朝臣至今不明白得罪我,不過是遇到些冷遇罷了。得罪我們的皇后娘娘,可能就得把冷板凳坐穿。”
這算是誇她,蕭櫻十分坦蕩的接受了。
“血脈上總歸是一脈相承的。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詞形容的挺好,恰到好處。
不過父王也只是一時替我轉移炮火,歸根到底還得讓朝臣們信服。這次的庚帝二十年舊案……便是個機會。”
“你既然提起,我們便說一說這庚帝二十年舊案……”
鳳戈扶著蕭櫻躺下,替她拉上薄被,然後自己靠在蕭櫻身邊,扯過被角搭在自己身上,一幅長談的架式,隨後才徐徐開口。
當年舉國皆災,但凡遇上這種天災,百姓們自然叫苦連天,那些讀書人順理成章的揮動起筆桿子,對皇帝口誅筆伐一番。大意便是皇帝無德,才至天降災禍。
庚帝當年也被罵的很慘。
可又不能堵上天下悠悠眾口。
只得把傷害減到最小。哪裡有災,便派官員前往哪裡賑災。
旱災給糧。澇災建房。歷史上哪個皇帝都是如此。
只是庚帝二十年年景尤其不好,春天鬧了旱災,南部幾月未下一滴水,春糧顆粒無收。偏偏入了夏又連降暴雨,把勉強種上的秋糧也給沖毀了。
百姓們都是靠天吃飯。一年沒有收成,入了冬,缺衣少糧。訊息傳到京城,庚帝下旨賑災,謝相前往的地方是個叫潼關的地方。
那地方地廣人稀,人口最多的便是潼關城了。
潼關城人口五千,潼關那地方地理位置有些特殊,他和鄰國隔潼江而望,過了那條江,便是鄰國。
潼江水深江險,上面不能行船,是道天然的天塹。江對面只是個小國,根本不可能涉水來攻鳳氏。所以朝廷只派了一小隊將士駐守。
“邊陲小鎮,而且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不適合發展貿易,所以潼關那地方應該很窮。”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偏偏潼江不適合捕魚,再加上緊鄰大江,很容易鬧水患,想來那潼關應該是個窮鄉僻壤。
鳳戈點頭。
“是。很窮。他在兩郡交界之處,窮到左右兩郡都覺得潼關應該是對方所轄,久而久之,潼關成了個三不管之地。也是因為太窮,在那裡當官的,都比別處要高一級,在別處只是個縣令,在潼關便稱郡守。
雖稱郡守,不過是個笑話。因為天下官員沒誰願意去潼關那地方當郡守。潼關城修的十分敷衍,據說城牆不過丈許高,而且是土牆,若有外敵來犯,根本不能做為抵抗之用。”
蕭櫻睜大了眼睛,心道還有這樣的地方。
看來庚帝二十年舊案,便發生在這偏僻的,窮困潦倒的潼關了。
鳳戈似乎也覺得有些好笑,可更多的是心酸。
同樣是鳳氏治下,有的地方富可敵國,有的地方百姓卻連填飽肚子也難。“潼關已經窮困潦倒了,那年春天夏澇。富庶之地還勉強能度日,有朝廷賑災,還有些富商接濟,勉強還能餬口。可是潼關百姓卻是度日如年。潼關臨潼江,勉強開墾出的土地經常被江水沖垮。
入了冬,潼關百姓已經無糧食果腹。
潼關郡守上報了朝廷,朝廷派了謝相前往。”
這是以打聽到的和庚帝二十年有關的。
謝相離京月餘,回來覆命之時,庚帝大殿上大罵刁民。
“到底發生了什麼?就沒有丁點訊息透露出來?”
“潼關離此路途謠言,而且那裡和外面往來甚少,只知道謝相前往賑災,隨後回來覆命。過後才有些謠言傳出,說是潼關並未受災,潼關郡守謊報災情,意圖騙取朝廷的賑災糧食。被謝相識破。
“那賑災糧食呢?可有留下?”
鳳戈搖頭。
“潼關遇災,而且災情可能比別處還要嚴重。因為潼關臨水,所以莊稼被毀的十分厲害……可是謝相回來卻說潼關沒有遇災,而且連賑災糧食都沒有留下?
這是唱的哪一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