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墨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三章 靠猜,第一訟,百里墨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處理了。
事後朝廷下了文書,此事不可透露,若誰敢透露,罪誅九族。這個老兵親人皆故,所以說起來才口無遮攔。
雲馳當時在場,最後問了老兵一個問題。“那些人……你們將人投進江中時,還活著嗎?”老兵沒有說話。這種差事任誰做了都會在心裡愧疚一輩子。
他不說話,恰恰說明,他們將人扔下潼江時,人還是活著的,哪怕那些人染上了瘟疫。
事後,朝廷發了賞銀。將士們三緘其口。
事情便這麼冷處理了。後來很多參與的都升了官發了財,對此事自然更加不以為然。別說染上瘟疫,為了升官發財,那些人便是沒染病,他們也會揮起屠刀的。
不在人世,還有一些雖然到了潼關,但手上沒有沾上血腥。
謝年不傻,做這種事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大多數兵士,都只在外圍,並沒有沾染其中。
最後收押了近百人,這些人都是手染鮮血的……
諸方證詞齊全,現在可以陳述庚帝二十年舊案了。
庚帝二十年,潼江出現異相。謝年奉年前往檢視,以賑災的名義。正是多事之秋,庚帝擔心潼江有異相的訊息傳出擾亂民心。索性多有事不如少一事,讓謝吉信以賑災名義前往。
謝吉信到達潼江後不久,異相升級。最終天啟現世,謝吉信一面派人封鎖訊息,一面派人快馬加鞭往朝廷上報。
其在密信上添油加醋,以至庚帝震怒。
最終下了誅殺之命。
謝吉信舉薦了自己的至交武將。其領人馬三千趕赴潼關。而後輔以迷*藥之流,將人引至潼江邊。最終屠了潼關滿城。
事後自然是官升幾級,只是這人有命升官沒命享福,翌年便墜馬而亡。至於這人是真的墜馬,還是庚帝滅口就不得而知了。
收押的近百人中,大半都以為自己處置的是染了瘟疫之人,他們所為是正義的,是為了阻止瘟疫擴散,是救下更多人的性命。那件事後,這些人很快被打散,幾乎都升了職,拿人的手短,再加上庚帝的封口令,這些年幾乎沒人敢提起。
這也是庚帝二十年舊案能悄無聲息這麼多年,直到最近才暴發的原因。
現在唯一需要查證的便是這出天啟是何人所為。
“皇叔想到了什麼?”
“……我有些不太好的念頭。”雲馳神情頗有幾分無奈的道。
“你這人說話總是藏著掖著的,什麼叫不太妙的念頭?能不能說人話。”蕭二皇子聽不懂雲馳話裡的彎彎繞。
不過鳳戈和婁柏昀都聽懂了。
婁相嘆息的解釋道。“之所以選潼江,是因為對方離潼江最近啊。那麼大的東西,往哪運都很難避人耳目……只能就近找條江推進去。至於如何安排那東西浮出水面,想來便是那些人的奇異之處了。”
婁柏昀的解釋對蕭子彥來說,說了也等於沒說。他依舊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岳父大人想想,什麼人和我們隔江而視?”
潼江隔開了潼關和……“不會吧?雖說你們和姓韓的只是隔著條江。可幾十年了,也沒聽說那邊有什麼異動啊……”一江之隔,啟國。啟國皇帝姓韓。
這啟國有些神秘。
啟國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可從來不和外面打交道。
啟國大半被河湖圍著,氣候多雨溼熱,外人去那裡難以適應,啟國百姓卻十分適應那裡的氣候,他們也很少出來。
這麼多年了,鳳氏和啟國一江之隔,卻從未打過交道。
蕭氏西南也和啟國接壤,兩國同樣以一條江為界,互無往來。、
“幾十年沒異動,並不表示他們沒野心啊。那啟國多湖河,自然能種的地便少。這麼多年龜縮在那麼一塊水田裡,難保不覬覦我朝江山。”
“啟國才有多少人口?他們膽大包天敢想著吞併你們鳳氏?”
“不一定吞併,鳳戈剛繼位,正是政局不穩之時,他們這一出……若非我們提前做了準備,若是被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朝野動盪還是輕的,若是再挑撥幾個有異心的……難免我們不會自亂陣角,我們自己一亂,對方自然就能當個漁翁,在一旁坐收漁翁之利。他們若從潼關入境偷襲……”
“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挺兇險的。你們那潼關豈不是門戶大開?”
蕭子彥擔心的道。
雲馳搖搖頭。“既然發現端倪,自然有所準備。他們若敢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