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閬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宣武帝釋放陳慶之,梁武帝的天下大同,獨孤閬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陳慶之不足為懼!他不過是一個被吹噓的名將罷了!”蕭寶夤說。
“被吹噓的名將,真的嗎?朕怎麼就不信呢?”宣武帝元恪懷疑道。
“不信?你想多了吧!陛下!怎麼可能是呢?陳慶之那麼強悍,殺得魏軍三十萬人敗北!雖然元澄冒功了!”元勰說。
“蕭寶夤不是調查過了嗎?只是損失了三萬人啊!怎麼就算是非常大的損失呢?”宣武帝元恪說。
“陳慶之雖然沒有殲滅三十萬人,但是也擊潰了三十萬人!他只有七千人啊!不是七萬啊!”元澄說。
“陳慶之有七萬人。不過是蕭衍誇大了他的戰功啊!”蕭寶夤說。
“是嗎?蕭衍有那麼多軍隊嗎。七萬人?”宣武帝元恪問道。
“有,陳慶之本來就有私下募兵的權力。所以他的人數是七萬。因此,陳慶之的軍事才能相當平庸!沒有什麼可說的!”蕭寶夤說。
“真的嗎?不是。陳慶之只有七千人,不是亂說的!微臣有確切的情報!”元澄說。
“你還是在亂說!反正我是不信!你冒功多次!打贏了,經常把梁國的兵力誇大。打輸了,經常把梁國的兵力說得非常少!”蕭寶夤說。
“原來任城王如此愛欺瞞朕啊!朕都不知道啊!”宣武帝元恪說。
他心想:怎麼辦呢?如今兩派爭執不休!朕到底應該聽誰呢?
“真的,假的?”宦官小林子說。
他回憶起了從前的事情:
“太子殿下為何覺得商鞅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呢?”太子太傅朱異問道。
“商鞅如此殘忍,動不動就規定滅族,這樣的律法怎麼可以呢?”太子蕭統說。
“殿下,果然是仁義啊!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朱異說。
“師父,如今咱們梁國也需要仁義治國。”蕭統說。
朱異心想:太子蕭統性格懦弱,若是他可以作為登基稱帝,我可就可以把持朝政了。哈哈哈……
蕭統拿著書本,問道:“師父,為何天下人都認為漢高祖劉邦是一代明君呢?本宮就不這麼看。本宮覺得漢高祖劉邦沒有儒家的禮義廉恥,居然可以在西楚霸王項羽面前說,若是把我的父親給烹殺(古代一種刑罰,用大鍋煮死)了,就讓我也分一杯肉羹吧。這樣的人,居然可以君臨天下。真是世風日下啊!”
“太子殿下,你這麼想就不對了。若是如此,殿下可就無法君臨天下了。漢高祖劉邦可以以一介布衣之身,手提三尺劍,四年就奪取了天下。他雖然沒有什麼道德,但是用人之道也是殿下需要學習的。”朱異說。
“本宮不那麼覺得,本宮覺得作為君主,需要以身作則。不能如此。天下人若是都如此寡廉鮮恥。豈不是道德的淪喪嗎?”蕭統說。
“殿下,你還年輕。你並不明白,天下的事情若是都可以用道德來解決,那就沒有那麼多冤假錯案了。”朱異擔憂道。
“真的嗎?父皇,平日裡不是教導兒臣需要對人謙卑嗎?天下人都是因為父皇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君主,才會擁戴他的啊!”太子蕭統疑惑不解道。
“太子殿下。你想得太簡單了。陛下一向是口是心非。他是這麼說的。但是,他並不是這麼做的。你看看範縝先生,德才兼備,才貌雙全,可是陛下也是極力打壓他。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朱異問道。
蕭統放下了《史記》,拿起了一本《神滅論》,他翻開了其中的一頁。
朱異一件《神滅論》,嚇得立即說:“太子殿下,你怎麼可以看如此邪書呢?”
“師父。不是本宮要看邪書。而是,這本書不是邪書。範縝先生一心為百姓著想,不過是因為反對佛道而已。為何父皇卻要對他如此不公呢?”太子蕭統罵道。
“殿下。你錯了。你的這些話萬萬不可讓陛下聽到。否則,你的太子之位恐怕不保了。”朱異擔憂道。
“沒有這麼嚴重吧。子曰:長幼有序。陛下怎麼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黜本宮的太子之位呢?”太子蕭統自通道。
朱異心想:得了吧。太子殿下是不是一個傻帽啊?居然如此自信。若是沒有丁貴嬪替他保駕護航,他可以死一萬次。
“那可不好說。陛下不是那麼死板的人。若是有其他的兒子,比太子殿下優秀。太子殿下,你的地位也是會不保的。歷朝歷代,廢長立幼的例子不勝列舉。”朱異擔憂道。
“這樣啊。多謝師父提醒了。”太子蕭統木訥地說。
他心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