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閬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宇文洛生出使柔然,梁武帝的天下大同,獨孤閬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殿下為何覺得商鞅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呢?”太子太傅朱異問道。
“商鞅如此殘忍,動不動就規定滅族,這樣的律法怎麼可以呢?”太子蕭統說。
“殿下,果然是仁義啊!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朱異說。
“師父,如今咱們梁國也需要仁義治國。”蕭統說。
朱異心想:太子蕭統性格懦弱,若是他可以作為登基稱帝,我可就可以把持朝政了。哈哈哈……
蕭統拿著書本,問道:“師父,為何天下人都認為漢高祖劉邦是一代明君呢?本宮就不這麼看。本宮覺得漢高祖劉邦沒有儒家的禮義廉恥,居然可以在西楚霸王項羽面前說,若是把我的父親給烹殺(古代一種刑罰,用大鍋煮死)了,就讓我也分一杯肉羹吧。這樣的人,居然可以君臨天下。真是世風日下啊!”
“太子殿下,你這麼想就不對了。若是如此,殿下可就無法君臨天下了。漢高祖劉邦可以以一介布衣之身,手提三尺劍,四年就奪取了天下。他雖然沒有什麼道德,但是用人之道也是殿下需要學習的。”朱異說。
“本宮不那麼覺得,本宮覺得作為君主,需要以身作則。不能如此。天下人若是都如此寡廉鮮恥。豈不是道德的淪喪嗎?”蕭統說。
“殿下,你還年輕。你並不明白,天下的事情若是都可以用道德來解決,那就沒有那麼多冤假錯案了。”朱異擔憂道。
“真的嗎?父皇,平日裡不是教導兒臣需要對人謙卑嗎?天下人都是因為父皇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君主,才會擁戴他的啊!”太子蕭統疑惑不解道。
“太子殿下。你想得太簡單了。陛下一向是口是心非。他是這麼說的。但是,他並不是這麼做的。你看看範縝先生,德才兼備,才貌雙全,可是陛下也是極力打壓他。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朱異問道。
蕭統放下了《史記》,拿起了一本《神滅論》,他翻開了其中的一頁。
朱異一件《神滅論》,嚇得立即說:“太子殿下,你怎麼可以看如此邪書呢?”
“師父。不是本宮要看邪書。而是,這本書不是邪書。範縝先生一心為百姓著想,不過是因為反對佛道而已。為何父皇卻要對他如此不公呢?”太子蕭統罵道。
“殿下。你錯了。你的這些話萬萬不可讓陛下聽到。否則,你的太子之位恐怕不保了。”朱異擔憂道。
“沒有這麼嚴重吧。子曰:長幼有序。陛下怎麼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黜本宮的太子之位呢?”太子蕭統自通道。
朱異心想:得了吧。太子殿下是不是一個傻帽啊?居然如此自信。若是沒有丁貴嬪替他保駕護航,他可以死一萬次。
“那可不好說。陛下不是那麼死板的人。若是有其他的兒子,比太子殿下優秀。太子殿下,你的地位也是會不保的。歷朝歷代,廢長立幼的例子不勝列舉。”朱異擔憂道。
“這樣啊。多謝師父提醒了。”太子蕭統木訥地說。
他心想:只要本宮心存善念,一定可以讓天下子民都安居樂業的。
那麼,北魏那邊的情況如何呢?
此時,在洛陽的太清宮內,宣武帝元恪看了看各地官員的名冊,對任城王元澄說:“任城王。此次出使柔然,你覺得什麼人可以擔此重任呢?”
“陛下,微臣覺得元勰可以。做事穩重。而且,又是皇室宗親。一定可以圓滿完成任務的。”任城王元澄說。
“愛卿啊,朕已經看了這些地方世家的名單。你說的元勰確實是一個人才。但是,他本來就是咱們大魏國的宗室。宗室成員不應該總是搶功勞。應當多給其他人機會。”宣武帝元恪說。
元澄心想:陛下這是在提防咱們大魏國的宗室子弟啊!
“愛卿啊。朕看了這麼多人的名單,覺得武川鎮宇文家族三公子宇文洛生是一個人才。朕聽說:他文武雙全,一定可以不辱使命的。”宣武帝元恪微笑道。
元澄看了看宣武帝面前的牛角弓,質地非常堅硬,看起來就是威力無窮的武器。
“陛下,宇文洛生為人張揚,不可大用。”元澄說。
宣武帝元恪心想:元澄為什麼對魏國的文武百官如此瞭如指掌呢?他明顯是結黨營私了。
宣武帝並沒有因為元澄,就打消了讓宇文洛生出使柔然汗國的決定。
柔然的那蓋可汗接到了魏國的國書,對國相說:“魏國人決定派宇文洛生與我們柔然汗國通好。你們可瞭解這個宇文洛生呢?”
“啟稟大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