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作賦一篇,贗太子,荊柯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森行禮入座。
“你們都是太學生,一國未來棟樑,老夫今日趁著風平浪靜,正是空閒時,你二人作賦一篇,以江河湖海為題,我來點評,如何?”崔兆全雖是文官,但掌管兵部,似乎染了些軍將直爽氣息,手一揮說著。
“學生應命!”兩人都是作揖應著,自然有人上前給了筆墨。
魏朝會試,要求作賦一篇、詩一首,策論考核,這種以詩賦取士,雖在鄭朝被削弱了不少,可依舊是考核之一。
蘇子籍的作賦水平,雖由於總體的四書五經水平甚高,詩詞也有些悟性,作賦的水平自然而然水漲船高,但還是相對薄弱環節。
但曾是榜眼的尚書主動提出考核作賦,會在事後點評,這是難得的機會,蘇子籍當然不會輕視,應了後,盛了些水,在硯臺上倒了點,拿著墨錠一下下研了起來。
墨水漸濃,思索漸漸深入。
而邵思森則心中歡喜。
他的家中,兄長都參加過會試,對作賦自有心得,而自己在太學學習的時間長,也曾研究過作賦的課程,看一眼仍在思索的蘇子籍,心中暗想:“作賦講究天賦靈感,更有經驗,蘇子籍不到十七歲就成了一省解元,這說明平時刻苦,但人的精力終究有限,我就不信樣樣都精通!”
因著心情好,邵思森稍加思索,提筆就在草稿上寫了起來。
這時,有親兵在崔兆全的耳邊嘀咕了一句,崔兆全頓時起身。
“你們且寫著。”見邵思森似被驚動,朝他看來,崔兆全一擺手。
而蘇子籍凝神仍在想著,並未察覺。
“趙公公怎麼過來了?”崔兆全迎出幾步,話說的客氣,但臉色並不是那麼好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