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求之於天心,贗太子,荊柯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儒家正統所在,其實說穿了,僅僅是仁、禮二字,但是為什麼衍生出那樣多的派別?”

“論其本質,就是在現實求不得,大道無法行於世,因此就求外無門,故問於天心。”

說著這句話的時,蘇子籍竟還用手蘸著茶水,在桌面上寫了這幾個字。

“求外無門,故問於天心?”簡渠重複著這句話,不禁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蘇子籍沒有立刻打斷他的思緒,而是等他終於醒過神,又說著:“求之於天,故有理學,求之於心,故有心學。”

“現在理學,心學,根子就在此處了。”

“轟”後面的話,劉湛都沒有再聽。

原本只無意中聽到蘇子籍對門客的提點,卻讓耳畔彷彿驟起了轟雷。

劉湛雖然是尹觀道派的掌教,但能成為觀文殿學士,能在讀書人官僚里人脈尚好,自然對儒學不陌生,他是明白多少代大儒的苦惱和追求,只是看不到路。

這本沒有啥,你看不到路(經世之道),我也看不到路(成仙),只是現在被一言轟破了。

“大道難行,故求之天、心!”

這句話幾乎說穿了整個儒家的過去現在未來。

儒家當年建立,是要復興周禮,以至於天下大同。

可一代代奮鬥,卻始終無法實現。

無法實行,就要苦苦探索,有的求之於天,就誕生了理學,有的認為應該回歸於心,就誕生了心學。

說穿了,就是看不見路的人一代代努力。

“就這一句,已是前所未有,難道此子在學問上,已凌駕百代?”

他突然間彷彿看到了什麼,一閃而過,是被人一語道破後的靈感。

可惜,卻沒有及時抓住。

這讓劉湛的嘴裡都泛起了苦味,心想,這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差距竟這樣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珠錄

一月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