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狂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章 鐵血忠義堂,榮華路之我不為刀俎,修仙狂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太后(朱祁鎮之母)得知第二代昌平侯楊俊被斬首一事,勃然大怒,埋怨英宗不該斬殺股肱之臣。

此時,英宗皇帝的頭腦也冷靜了下來,也深知遮蔽蒙古諸部的侵襲,還需倚重楊能、楊信等楊家將領,楊家這棵大樹不能倒,於是他又降旨,派人對瀛西楊氏一族進行安撫。

不久,楊能以“迎復”功被擢為左都督,後以軍功加封武強伯。楊清因擁立之功封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而楊信也在被召回北京後不久,充任總兵官,鎮守延綏。

疾風暴雨終於停歇,楊門將士及其家族總算有驚無險逃過一劫。可楊俊的長子楊珍還是被削去了昌平侯爵,發配到廣西的邊衛充軍。

害人終害己,楊俊死後不久,張軏在入朝途中忽然得了暴病,回到家時滿身青黑,呼號數天死去,時人便傳言是楊俊的冤魂前來索命。

天順三年八月,朱祁鎮借刀殺人的目的達到了,乃將石亨、其侄石彪逮捕下獄,不久石亨也被削職為民。

天順四年正月,石亨也被捕入詔獄,病死在獄中,其侄石彪、侄孫石後均被處斬。

天順八年(1464),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楊俊之子楊珍得以赦免,授龍虎衛指揮使。

成化二年(1466)于謙案昭雪,經楊俊堂弟彰武侯楊信上疏,與于謙同案的楊俊也得以平反。憲宗為表彰楊俊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諡“忠愍”,並下詔在瀛西老家東南(今楊村北)建“忠愍祠”。

“忠慜祠”佔地300畝,圍城高兩丈,大殿五間一排,共三排大殿,每排大殿建六間廂房。斗拱式建築,脊為琉璃瓦,獸為黃色,瓦為藍瓦,三殿柱全盤蟒。前殿供有忠愍像楊俊,臺高6尺,闊1丈,楊俊坐像高兩丈過半。

中殿是魁星,後殿供有財神。祠堂內樹高大匾額上書“瀛西忠義堂”五個大字。“忠義堂”是景帝御批,大學士楊榮作序昌平候楊洪之堂號,“瀛西忠義堂”是用英雄名將楊俊的鮮血鑄就。

成化十七年(1481)四月,皇帝下詔,准許楊俊長子楊珍襲昌平侯爵,這離楊俊被斬首已經過去二十四年之久了。

楊俊案發後,北京侯爵府的二當家楊清年事已高,是年已經71歲,累軍功至六千戶,在朝中為官多年,大風大浪見多了。喜怒無常的朱祁鎮二進宮重登帝位,絕不是件好事。楊清深恐楊氏族人被抄家滅門,便緊急疏散人口,隱匿浮財,盡最大可能保護好家人免遭牽連。

幸好有八王爺楊衝這個皇家太子幹殿下的老牌楊家將健在,從中斡旋,又有孫太后的天后之怒,朱祁鎮才稍微冷靜下來,殺了楊俊之後就此收手,放過了楊家。

楊洪在世的時候,他很會處理人際關係,朝中大臣都很敬佩他,因此只要有人想誣陷或者彈劾,均能一一逢凶化吉。自從楊俊被斬首之後,楊家受到“謀反門”的強烈衝擊,基業動搖,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再也沒有出現過楊洪在世時期的鼎盛局面,正如大明王朝的國運一樣。

楊洪去世以後,瀛西楊家將整支隊伍雖日漸削弱,歷代仍不乏襲爵掛印的楊家將領,依舊統兵鎮守於長城南北,或戍衛於京城內外,直到闖王入京,仍在為大明王朝盡職盡忠。??

楊俊死後的第十個年頭(1467年),四月二十日的深夜(丑時),瀛西大龍莊侯爵府。一陣洪亮的哭聲打破了夜的寧靜,一個嬰兒呱呱墜地。

他就是楊儀的第一個兒子,楊儀喜得貴子,自然倍加喜歡,取名“杲”,杲即日出明亮、高遠之意,希冀老大成為叱吒風雲的大將軍,重整楊家將雄風。

楊杲八歲那年,楊芳特意將兒子帶進了侯爵府的演義堂,進門就告訴兒子:“演義堂,乃我楊氏族人研習兵法、傳授武藝之場所,非楊氏子孫不得入內。”

楊杲看到了中堂的小傳好奇的問道:“爹,此小傳何人所寫?有何用?”

楊儀道:“瀛西侯爵府開基之祖有二,穎國公楊洪,是爹的叔叔,鎮守邊關近五十年,威震漠北,蒙古人稱之為楊王。還有一個就是九千戶楊清,也是爹的叔叔,乃景帝朝的大才子,人稱內宮第一鐵筆。二人是你的叔祖,為了激勵子孫習武報國,傳承清白家風,遂各寫小傳一副,以示後輩。”

楊杲似懂非懂,點頭道:“爹,孩兒明白了。”

而後楊儀指著右邊的一副道:“穎國公自稱——祖居六合,我生瀛西,弘農世澤,是我根基。刀光箭影數十載,槍指之處盡旌旗。說的就是叔祖戎馬一生的經歷。”

楊杲又問:“龍封土武,我生瀛西。皇宮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古代城管

麻辣糖葫蘆

麻辣王妃鬧翻天

紫色流星1994

為聖體道胎舔女主三年,她卻當真了

走街串巷

祭獻修仙

顧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