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川為紙,劍氣為書,天道罰惡令,東城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寫下來。”
孫遊寫完之後,陸笙就讓他離開了。在孫遊走後,陸笙來到地圖之上,對應著這三十個名字,以此在地圖上標記。
案發地點在東臨府,在加上白頭山發現的山洞,可以確定,煉屍一族皆在這東臨府一帶。剔除那些距離太遠而不太可能的,圍繞東臨府的先天巔峰高手有五個。
陸笙再次出門,趕往東臨府。陸笙覺得有必要再去一趟廬山派,最好能當面見到童境更加詳細的知道當年一戰的細節。
廬山派氣勢威嚴厚重,雖然現在人才凋零,但從氣勢不凡的山門中也能看出當年輝煌時期的風采。
在二十年前,廬山派可是有一個道境宗師在的。一個門派如果有一個道境宗師高手,那麼它必定會成為一個超一流的門派。當今武林赫赫有名的門派,多是因為道境高手而興,也因為人才凋零而落。
上山報上名號之後,花間月親自來到山門迎接,一身青色外袍的花間月風采奪目,彷彿與滿山的鬱鬱蔥蔥融為一體。
“陸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花間月抱拳笑道。
“冒昧打攪,還請花掌門勿怪。”
“哪裡哪裡,陸大人能來造訪,廬山派上下高興還來不及呢,陸大人請……”
陸笙在花間月的帶領下來到廬山派。廬山雖然不是前世的廬山,也沒有舉世聞名的廬山瀑布,但廬山的錯綜複雜形態萬千卻也和前世相差不遠。
連綿的山嶺如犬牙交錯,複雜的地貌如浩瀚迷宮,進入廬山派,僅僅跟著花間月轉了幾個圈,陸笙已然有些分不清東南西北。
花間月似乎對自己的師門有很強的自豪感,一改給人溫文爾雅的氣質化身成了口若懸河的導遊。帶著陸笙四處觀賞著廬山的風貌。
這是什麼山,有什麼典故,這個山頭名字從何而來,侃侃而談幾乎都不帶喘息的。
前世陸笙也不止一次去過廬山,但那時候的廬山早就沒有了此刻原始的面貌,到處都是人,也遍地都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垃圾。多了現代的氣息,卻少了詩人口中的古韻。
最終,陸笙被花間月帶到一處山頂涼臺之中,這裡視野開闊,可以一覽廬山的秀麗景觀。山風迎面襲來,帶了了絲絲清新草木的氣息。
正月馬上就要過去,緊接著而來的,便是大地甦醒,萬物復甦。
陸笙站在亭臺出,望著遠處山峰朦朧,不經意間心曠神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果真鬼斧神工……”
身後的花間月眼睛頓時放光,他是個武人,文學的素養不是很高。當就算不高,好壞還是能聽出來的。在他看來,前兩句比後兩句更好,寥寥十四個字,卻道盡了廬山複雜的風貌。
“好詩啊!陸大人,想不到你竟然能做出如此好詩……”花間月連忙一個馬屁拍過去,但陸笙卻頓時感覺有些興致寥寥了。
果然,文人和武人是不同的。如果在此聽到此詩的是個文人,定然會從此詩的立意開始著手,以實景不同角度剖析,並舒發情感,最後兩句以山抒情,道盡入居者迷,旁觀者清的感悟。但聽在武人耳中,最多來一句,好詩,真特麼好詩!
陸笙都感覺此時此景,對著花間月是不是浪費了這一首好詩。
“陸大人既然在廬山有感而發寫出此詩,不知可否在此留下墨寶?”
“在此?”陸笙疑惑的看著花間月,此處可沒有筆墨啊。
“我輩武人,何不以兵戈為筆,以山川為紙,以氣為墨?”花間月說著,突然身形一閃來到陸笙身邊,手掌猛地舞動,道道斬風呼嘯掠出。
身側的一處懸崖峭壁之上,瞬間煙塵飛舞,很快,一面數十丈左右的佈滿凌石的懸崖峭壁變成了一面光滑的玉璧。
“好掌法!”陸笙讚道,文人有文人的意境,武人有武人的浪漫,論豪情,武人確實跟加熱血澎湃一些。
既然紙已鋪開,陸笙也沒有矯情,手指在空中虛畫出一個個字元,以劍氣為筆墨,瞬息間在玉璧之上寫出了這一首提西林壁。當然,陸笙也沒有好意思在邊上加上自己的署名,當然也沒有將蘇軾的名字寫上。
也許千萬年以後,小學的語文書上會出現這麼一首詩。題西林壁,大禹,無名氏。
“花掌門,本官此次前來主要還有一件事……”
“陸大人日理萬機,自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在下早已預料,有什麼需要廬山派相助的請直言。”
“本官想見一見童境前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