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獻策奏疏,天道罰惡令,東城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啟海縣回到提刑司,陸笙的心情有些不好。不只是陸笙,隨行的幾個都憋著一肚子火。要是靠著這樣的戰士保家衛國,陸笙覺得老百姓還是自己抹脖子來的爽快。
一個人坐在書房,陸笙再一次拿起那些卷宗資料看了起來。
海防軍已經爛到根子裡了,這件事並非只有錢塘發現。邢閱作為節使,幾乎每年都會向朝廷上報海防軍的軍紀鬆散,不思進取。
按照常理來說,軍部早就該拿海防軍動刀了。但軍部似乎對黃海邊這一塊區域忌諱莫深,最後乾脆來了個冷處理。
無論通南府上報多少次,從來都是音訊全無。難道是因為北坎侯?陸笙腦海中不禁有了這個猜測。
想到這裡,陸笙驀然回憶起,在自己動身之前,沈凌再三告誡自己除了使命任務之外,其餘的最好不要多管。尤其是關於北坎侯的。
北坎侯,這個渾身上下都充滿著謎團和矛盾的人物。
一個擁有道境修為的強者,甚至在數十年前,被譽為大禹第一高手的人物,竟然只是一個侯爵?
甚至,朝廷似乎有意的將北坎侯冷藏,關於他的資料,就連陸笙知道的也很少更別說普通百姓。陸笙所能接觸的,只是北坎侯二十年前回到通南府,而後一直足不出戶沒有訊息。
足不出戶是不可能的,段飛打聽到的是北坎侯還是會經常外出訪友,只是為人低調,很少和百姓接觸而已。
如今倭寇犯境,在錢塘連續三道奏疏之下,軍部勉強給出指示,命錢塘著手整頓軍紀,但一切的處理,必須得到軍部的認同不可先斬後奏。
這是什麼意思?堂堂朝廷四品大員,整頓軍紀就連殺雞儆猴都不準?從這個回覆上,陸笙看到了滿滿的敷衍。
而顯然,這不是軍部的正常作風。就算並沒有格外的關注軍部是怎麼行事的,陸笙也知道軍部做事出了名的快準狠。
而通南府這一塊,卻是特例。要換了別的地方,軍紀成這樣早就被殺的一茬又一茬了。
而且不僅僅是軍部如此,就是皇上的態度也那麼的捉摸不透。海防軍不堪重用,皇上難道不知道?就算皇上不知,隨身伴駕的南陵王也不知?
顯然他們是知道的,但就算知道還是這麼縱容?
縱容也就算了,倭寇犯境海防軍沒用卻不調其他地方有戰鬥力的軍隊接管?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通南府是朝廷的軍隊禁地不成?
陸笙想不明白,更想不通。
如今錢塘已死,這封整頓軍紀的公文就落在了陸笙的手中。看著上面的條條框框,在陸笙看來就是個笑話。
不能打不能罵的整頓軍紀?逗我笑呢?
不過唯一一點好的就是這次軍部撥錢了。而且數額不菲。
原本陸笙從陳冬子口中得知海防軍五年沒有領到軍餉是因為軍官們私自剋扣了。畢竟如此軍紀的海防軍,將官應該都不是好鳥。
但查閱了卷宗之後才發現,陳冬子竟然沒有說錯,軍部五年來從未給過一個銅板。
這也是陸笙最感到矛盾的地方,海防軍既然罵不得惹不得,這說明海防軍在軍部是心頭肉。可現在,五年不給錢是什麼意思?自生自滅?
陸笙看著撥下的款項,抬起頭揉了揉腦門,有點頭疼啊。
錢,足有二十萬兩,以海防軍不足三千人的規模來看,這是要把五年欠的軍餉都一次補齊了?就算補齊了,那也是綽綽有餘。
朝廷常備軍隊,一年軍餉才十二兩,就算是精銳軍團,一年軍餉才二十兩。
這筆錢,真的用於整頓軍紀?陸笙瞬間把這個念頭給掐滅了。從今天看到的來說,特麼這群貨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給他們還不如丟海里。
思來想去,這筆錢就算訓練一支新軍都不曾問題。
只是陸笙沒有權利訓練新軍,更何況是通南府這個敏感的地方。但變通的辦法還是有的,陸笙是通南府提刑司主司,提刑司也有守護一府安定的職責。
倭寇犯境,這是很好的理由,以提刑司的名義招募兵卒是可行的。但是,這群人又不能掛在提刑司名下……
腦海中靈光一現,民兵政策是個很好的辦法。為了抵禦倭寇,提刑司牽頭組建民兵。民兵平時是民,戰時是兵。
現在因為倭寇的動亂,那些靠著出海捕魚活命的百姓徹底的斷了收入,他們現在正急的嗷嗷叫,隔三差五的去通南府衙,節使府請命。
如果這個時候招募民兵對抗倭寇,估計那群閒得蛋疼又急的跳腳的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