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3章 打群架級別的水平怎麼了?,我真不是學神,曾經擁有的方向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堯和張亦文都開口誇讚一南一北,掀起民亂的兩個首領是人才,這一點也不意外。
有三十多年前王三那樣的例子在,各縣鄉中下層地主士紳集團,他們也是喜歡坐看有流民災民產生的,那情況下他們也可以吸收人力擴大奴僕團隊。
可流民變成亂民,性質就不一樣了,各縣鄉中下層地主,是最直接的被威脅者!亂民會去搶誰?最先搶的第一目標就是中下層地主,那是會讓他們家破人亡,自身性命也會完蛋的。
對於這樣的超級大威脅,誰會輕視?
這些年魯國早就形成了慣例,一旦有了災難,有了成規模流民,其周邊的中下層地主階級就會第一時間去派人打探情況,僅僅盯著那些傢伙的動靜,要不然,你隨時可能被坑的家破人亡。
距離你家遠一些的流民還沒那麼危險,距離近的?就是最可能讓你家破人亡的,對這些,誰會不在意?
既然都有附近盯梢的,盯梢的也絕對是家丁青壯,那麼……流民化為民亂的第一時間,附近中下層地主就會做好準備了,反擊或者撲殺亂民的準備。
就算第一家,可能因為大意、反應不及時被坑死了,第一家破滅之後,周邊的眾多鄉紳鄉賢,必然開始合縱連橫,聯合出兵了。
所以這些年,民亂經常發生,但九成以上都是被撲滅在最初期。就是幾十上百個亂民團夥那個時期。
誰家鄉賢拉不出一支青壯隊伍啊?鄉賢往往就是一鄉之地最有威望,最富裕之類存在,從宗族裡拉出來一支隊伍,平時因為耕地或水源,拉著宗族隊伍大打出手的,也常見。
平時鄉賢或許也不會給宗族隊伍配發真正的兵甲,可對付外來的亂民,絕對第一時間軍隊標配。
王堯、張亦文等接到的第一訊息,就是民亂已經發展成千人規模了!
千人規模,這已經度過了初期的尷尬和虛弱了,多少算是一股威脅力不小的存在了,這樣的規模,在修巖府一帶,都至少十年沒發生過了。
十年不曾一見,現在一下子出現兩夥,亂民領袖不是人才是什麼?只要能避開鄉鎮地主第一波撲殺,能成長到這程度的,絕對都是人才。
他們此刻才會有著,即便一南一北兩個亂匪首領被鎮壓了,事敗了,也要救人,救下來,日後就可以繼續讓他們發揮了。
在張亦文笑著開口,一南一北同時上演,有些太巧合時,王堯大笑,“或許真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這南北兩方,有聯絡,是早就認識熟悉的亂匪頭子?”
“若是他們早就認識熟悉,這明顯對我們更有利,他們會把這次民亂規模擴張的更大,到時候,一旦那些中小士紳壓不住,對我們更有利,哈哈~”
不管那是真巧合,還是假巧合,這對王堯都無所謂,他只是希望越亂越好。
他能這樣想,當然也有自己的底氣,那就是站在一府甚至一州頂尖層次的土豪,家底真的不一般。
雲州薛城許家、魯家等等,能在準備充足時拉出來上千精銳家丁,而王家、張家這樣的,一家拉出來三四千都不難。
唐氏、沈氏、劉氏三大最頂尖豪門,各自拉出來七八千,上萬都有能力,這湊一下,都是好幾萬大軍了!
你說整個修巖府一府三縣,才三四十萬人口,唐氏、沈氏、劉氏等各自拉出來一萬青壯家丁,不可思議?不,這很容易理解,唐氏等那是一州老大,他們的精銳家丁,並不是由修巖府人士組成,很多精銳,更是在命令下,把控著一湖多河,龐大的內陸運輸渠道要地,還有存在於沿海港口,鹽場等等地方。
就像蕭家在薛城的港口,船隊裡,招募的薛城本地青壯就有數百上千。
唯一尷尬的是,頂尖豪族拉出來的大軍,沒有統一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更熟悉的還是打群架級別的操作。
但打群架級別的水平怎麼了?只要武器足夠鋒利,盔甲足夠精良……或者火槍火炮足夠多!挑一批頂尖豪族裡的將才去統領,稍微訓練磨合一陣子就是精銳了。
當年雲州姚家,撲滅十幾萬規模的王三之亂,靠的就是這一套組合。
有充足的底氣在,王堯等大糧商大士紳,才不怕把事情玩砸了,都充滿了十足的優越感和信心。
張亦文也樂了,“你說得對,這對我們沒什麼影響,現在,還是要等訊息,哈哈,估計也用不了多久了,訊息就會傳遞回來。”
…………
張亦文口中的用不了多久,還是用去了兩天多。
他們派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