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玉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8章 其它村裡人當萬元戶哪有那麼容易,1983:寒門破窯娶懵懂知青,花玉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川和秦建文高村長在一起,已經種過去的兩畝大蒜都鋪上了地膜。

白花花兩片耀眼。

地邊圍著幾十個高崖村的村民。

秦川直起腰給三叔和高村長再說一遍:“就按照我的這個路子栽,地膜壓瓷實嘍,別讓三月的春風都捲到天上去。”

三月裡,高崖塬上的風說大也夠大的。

秦川眼睛遠遠看過去,從今天開始,這一萬畝土地上栽大蒜。

高村長有些不相信:“種這玩意兒真比西瓜收益好?”

“試試看唄,不管怎麼樣比種小麥好。”秦川咧開嘴笑。

就怕新安縣涇川縣等地方,聽到這個訊息一窩蜂湧上來種大蒜。

“這玩意兒不費地力,與其今年什麼都不種休耕,還不如種一茬大蒜。”

大家知道,秦老闆種這茬大蒜,是因為他有北疆、西京、蘭城、京都這些地方的市場。

往北望出去十里地,往南五六里,說是一萬畝,其實比一萬畝面積大,嘴上就這麼說而已。

有一部分是荒灘草甸,再過幾年也開成了土地,再過十年又大片撂荒掉了。

一萬畝,說多不多,說小也不小。

如果能保證旱澇保收,一畝地產兩千斤大蒜。

這片土地包產到戶給八個自然村的村民,一千四百多戶人家的土地,原來的情況,種小麥、胡麻、糜子,廣種薄收,十畝地頂不上水澆地一畝。

三年裡面有一年豐收就不錯了。

各家種各家的,相互不干擾。

這三年翻了天變了樣,有秦總出錢投資,秦書記親臨現場幹活,打機井鋪水管,還引上來黃渠水,電力水力運力齊頭並進。

秦書記說讓大家種棉花大家就種棉花,說讓大家種大蒜大家就種大蒜。

他們沒意識到這種種植方式,叫做發展規模產業。

一頭連線外面的市場,一頭連線產地,跟其他地方的土地產業已經有了本質區別。

少一環都幹不成。

其實,高支書內心裡面想相當忐忑,一方面,他不敢違拗秦書記和秦老闆的安排,不敢說不種大蒜。

另一方面,他身上壓力很大。

去年種棉花,平均下來,這八個自然村的收入有一萬塊,傳出去拉風的不行。

實際上收入超過一萬的人家佔一少半,多一半超過了五千,少一部分是三千,大家吆喝來吆喝去,說秦老闆帶領高崖人搞棉花產業,收入超過了一萬塊。

今年過來,大家要使勁吆喝,說這片土地上的收入要翻一番,今年超過兩萬塊。

秦書記說一畝地能挖出來兩千斤大蒜,可現在的價格,市場裡買是四毛到五毛,地頭收最高就是三毛,兩千斤也就六百塊,還要除過地膜和蒜種六十塊,還沒第一年種棉花好。

怎麼可能翻一番嘛。

“秦書記,咱不要再吆喝這個意思了,我算了算去咱得收入不可能有兩萬塊,開玩笑,兩萬塊是什麼概念,想都不敢想。”

秦建文也呲牙皺眉看向遠處:“我侄兒就是這個意思嘛,他說種大蒜能讓大家的收入翻一番,我也懷疑呢,一畝地能賣一千塊,那一斤大蒜得多少錢?”

“五…五毛,七月會漲到五毛錢?不可能吧?”

秦建文吐一口氣:“高支書,你愁什麼哩,這茬大蒜是發到京都市場上去的,大城市嘛,物價高嘛,東西拉到那邊去賣高價。”

高支書嘴裡嘀咕:“不就是大蒜嘛,怎麼可能一畝地有一千塊收入,我覺得不可能。”

秦支書嘴上樂呵:“高支書,地膜不用你出,蒜種也不用你出,雞糞是我們大坪的三輪車給你拉過來的,你儘管種出好大蒜,要長到拳頭大。”

高支書瞪眼睛:“哪可能長到拳頭大,開什麼玩笑。”

秦建文拍拍高支書,給他吃個定心丸:“相信咱侄兒秦老闆。”

秦川離他倆不遠,順風吹過來他倆悄聲嘀咕的意思,嘴角斜到腦勺後。

“三叔,正經事兒給高支書說了沒有?”

秦川轉過臉給侄兒回話:“正說呢。”

再轉過臉給高支書說正經事兒:“你們村的富裕勞動抓緊組織起來兩百人,按照川子的意思最少每家每戶出一個,咱在鄉上蓋高樓大廈。”

“啊?”

“啊什麼啊,你真信蓋高樓大廈?蓋二層住宿樓,還有倉房、廠房,組織二百個沒問題吧,抓緊些,三月就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