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三百畝青椒產業
花玉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6章 三百畝青椒產業,1983:寒門破窯娶懵懂知青,花玉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百畝新大棚是鋼架,三月搭起來,四月長辣椒苗,五月開花坐果,到六月二十摘第一茬。
從五月開始,塑膠大棚一天一天往上卷,到六月十號全部揭掉。
綠沉沉密匝匝三百畝辣椒鋪展在眼前。
橫幾條豎幾條硬化小路插過去,三輪車開進來裝辣椒,再開出去裝大貨車,拉到土高鄉火車站裝貨車,一趟子運往北疆兵團。
三月的時候跟那邊簽了供貨合同,大坪村三百畝青椒專線給北疆供貨,那邊有十幾個人的專業團隊接收大坪村六月青椒。
是一項外貿出口產業。
王莎先跑一趟,銜接清楚賬務手續,過幾天就能拉貨。
“川子,大坪村兩百八十八戶居民,每家一畝,你名下有十二畝,你看這菜苗,這辣椒,我敢保證外面其他地方沒這麼好的青椒。”
秦川蹲下身,眼睛從吊著的青椒縫隙裡看過去,白色小花開的層層疊疊。
“春叔,你能跑多遠啊說這種話,天外有天,不要太驕傲,但咱景寧縣這種青椒十年後開始全國有名,很掙錢的。”
這個意思春叔你能不能聽懂?大坪村青椒提前十年拉出去開發市場,提前十年有名。
“川子,五毛錢發貨,跟種植戶五五分成,你一天就有三萬五。”
“三萬五?三百畝青椒,從三月開始搭棚,忙活到六月,我不信我一天的收入才是三萬五?加一倍算賬。”
“加一倍?”張春很吃驚。
“不可能吧,我們原來的那些大棚種青椒,三個月時間裡平均下來,一天就是五百斤。”
張春拿冬天的青椒跟四月以後的比,那是比不了的。
“春叔,塑膠棚膜揭掉,通風透氣,光照自然,一畝地按八百到一千斤算。”
張春忽然理解了,六月的產量比一二月的產量高。
這片土地是新開發出來的,第一年種,有科研隊的人做了大量指導。
比如說,棚膜一天比一天卷的高,而不是一下子揭掉,這些細節上的操作對產量的影響很大的。
聽說外面在同一時間也有些地方種青椒,但沒有大坪村的長勢好。
比較一下差距太明顯了。
張春心裡忽突突。
貼上來瞧瞧問:“川子,三輪車買出去一輛,給村裡的提成是一千塊,那這三百畝大棚青椒呢,怎麼給村裡公賬上算提成?”
秦川毫不猶豫:“保底一千,再抽一個點?”
“一個點?你名下收益的一個點,還是雙方都抽一個點?”
秦川瞪眼看在春叔臉上:“你還想抽每家每戶一個點,春叔你咋想的?”
每家每戶的收益是每家每戶的,小川名下的收益抽一個點,雖然在村裡公賬上,但說到底還是小川的錢,他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秦川從三輪車小路上走,轉到了三百畝地的中間。
好多人家地裡都有人幹活,看小川和張春走過來,他們直起腰,一臉摺子笑打招呼。
大家都知道再有一週時間,每家都摘第一茬青椒交貨。
王四咬著煙把子笑嘻嘻:“小川,張村長,你倆轉過來了?”
張春不罵別人就罵他:“王四,你看你務的這個棚子,地裡的灰條長的比辣椒苗還高,你現在才拔,前幾天幹麼去了?”
王四收住呲出來的牙,替自己狡辯。
“張村長,小川,前幾天棚膜還沒揭掉,人一進去渾身是汗,能在裡面拔草?”
張春哼一聲,這也是你懶散的理由?
“早上天剛亮那會兒拔上一個小時,吃完晚飯拔上一個小時,灰條能長這麼長?你早上不起晚上看電視,你看看別人家地裡,誰家不是乾乾淨淨。”
秦川呵呵笑:“王四叔,聽我春叔的,務辣椒棚,手腳要勤快,學我大嫂家佔仁哥,他家十五畝西瓜地,十畝麥子地十米包穀地,還有這兒的一畝辣椒棚,一根草都沒有,都他一個人幹活。”
王四一個手插在腰上,衝張春和小川大聲說話。
“川子,你不提李佔仁我還差點忘了跟你說,剛才我來的時候碰見他了,哦喲喲,臉上血絲呼啦腫的跟饅頭一樣,我問他咋了,他說騎腳踏車摔了一跤,誰看不出來那是被人半路打的。”
“什麼,我仁哥被人打了。”
秦川身子一緊,腳步停住,腦子裡呼呼轉,三秒鐘就想明白了李佔仁被打是什麼原因。
王四繼續說十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