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過年了,往醉裡喝!
花玉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3章 過年了,往醉裡喝!,1983:寒門破窯娶懵懂知青,花玉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年頭,討吃子滿街串很平常,大年三十兒早上,七十歲老人,七歲小孩,還滿街巷轉著要錢要白麵,讓人看見了很反感。 秦玲看著他倆走過去,再貼到親哥跟前小聲說:“大年三十了他們還出來要飯,好歹待在家過年呀!” 周園園站在院子門口,兩個討吃子站在周園園眼前,小聲說:“掌櫃的好心人,給上些吧,我娃給你磕頭拜年。” 小孩子跪下就給周園園磕頭。 周園園往後退了兩步,嘴裡喊了一聲:“川,玲兒!” 秦川一大步上前,護在媳婦身前,聲音很大:“過年了不在家待著,還跑出來要東西?趕緊回去!” 小孩還在磕頭,他不起來。 不給他們點東西他們是不會走的。 秦川又喊:“玲兒,你進去拿個花饃丸子,趕緊打發他們離開。” 這兩天不開鐵大門的原因也有這個,動不動進來要飯的,他們走街串巷要一碗麵要一個饅頭要兩毛錢。 秦玲跑進去,拿了丸子饅頭給他倆,嘴上勸:“趕緊回去吧。” 廚房裡,趙秀梅嘀咕:“人家要的饃曬乾了喂牲口,要的面賣給糧店,你以為人家真是討吃的?” 秦川苦笑。 八十年代這個時間,小孩老人,婦人男人,時不時碰見要饅頭要面,可他們有家有房。 他們坐在一起誇耀誰今天要的面多,那個巷子人好,能多要兩毛錢。 秦川臉上的愉悅慢慢收斂。 十八年前,一個七十歲老人領著三歲親孫子,在下雪天裡,走一個半小時走到鄉上,挨家串巷,要了半袋子白麵拿回家過年。 十八年前是65年。 爺爺說,往前再推三年,川孫,你媽懷著你出去要飯,差點餓死在半路。 一對老小討吃子,搞得秦川心情猛一下很不好。 貼好了春聯放完了鞭炮,站在屋裡供桌前上一炷香。 秦川身子慢慢跪下,點著一張黃紙,嘴裡喊一聲爸媽,兩串眼淚實在忍不住。 “爸,媽,過年了,兒子給您二老磕頭拜年!” 秦玲站在旁邊看,眼睛紅紅的,周園園站在旁邊看。 秦玲小聲說:“嫂子,我哥想我爸媽了。” 周園園靠上去,並齊和秦川跪在一起,磕下去一個頭。 嘴上說:“爸媽,過年了,對聯貼好了,鞭炮也放了,兒媳婦給您二老磕頭拜年,您二老保佑的好,小川有事業有兒女了,平平、安安和三寶都好,都在這兒給您二老磕頭拜年。” 周園園臉上漣水漣漣,她何嘗不是給自己親爹磕頭。 秦玲跪下,給爸媽磕頭,淚花漣漣,抹一下眼淚吸一下鼻子說:“爸媽,你們把我哥重養了一遍,我哥現在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他的毛筆字都寫的跟書法家一樣了,他以前從來不會寫毛筆字。” 三個人在這間屋子給爸媽上香磕頭,鐵大門外面進來他們的三叔三娘。 “小川,園園,玲兒,對子都貼好啦?”秦建文在院子裡喊。 周琴琴趕緊上去,接過三叔三娘手裡的東西,嘴上微微笑:“他們三個在屋裡上香磕頭呢,我沒敢進去打擾。” 秦建文呵呵笑:“我還想著我能趕上貼對子之前進門,還是沒趕上。” 兄妹倆出來了,秦川笑著說:“三叔三娘,剛給我爸媽上了個香,點了一張紙,你倆就進來了。” 秦建文看侄兒侄女侄媳婦,三個娃兒都掉了眼淚。 親叔叔樂呵:“想爸媽了?你三娘說了,大過年的,你們身邊要有當娘當老子的長輩坐鎮,這是給你們長人氣添精神,我倆就來了,保中送我倆,他直接回去了,他回去了他家才貼春聯。” 秦川看大門外,誇一句:“你給我大頭兄弟安排什麼他幹什麼,從不打一個推辭。” 秦建文呀誇讚:“是啊,保中是個好娃,我說你川哥沒那麼多講究,你進來吃完中午飯再回,他看你給大門上貼好了對子,不進來了,走了。” 秦川苦笑,直闆闆大頭腦袋一個。 誰說的家門口貼上對聯後,不是自家人就不能進來了? 三叔三娘是自家人,趕中午吃飯進院裡了。 一桌子碟碗油潞潞滿滿當當。 多一半是趙秀梅跟周琴琴這兩天一塊做的,豬肉、羊羔肉、雞肉主打,一條魚是三叔酒席上剩的,留到現在過年。 平安院裡的團圓飯從中午這一桌米飯菜開始,叔侄倆開白酒,婦人們喝一瓶紅酒,吃著喝著,中間放一串鞭炮,一下午過去。 秦建文說大坪村這一個月的大棚蔬菜,十家人靠著這個大棚,就這個冬天,每個月收入輕鬆過了一萬。 大坪村翻天覆地的改變,讓秦支書每天恍恍惚惚。 聊村裡事兒聊到下午,給孩子們發紅包發壓歲錢。 秦川先給宮寶川一個紅包。 自己雖然是小輩,有兒女了,自己的三個兒女收姥姥的壓歲錢,收三爺三奶的壓歲錢,收二姨的壓歲錢,紅紙包起來的壓歲錢在嬰兒床上擺了一排。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