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世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愧煞男兒,醫國高手,滴水世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從治國角度看,無疑開啟民智更為有利。以往各個朝代,基本都是採取愚民政策,其結果則是民愚而國弱,幾千年來,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逃脫這個窠臼。設若中華大地沒有文字傳承,就沒有聖人教化,文明之地將變成蠻荒之所。這種情景想一想都能讓人『毛』骨悚然,所以,臣立主開啟民智,讓聖人教化布澤萬方,若我大明治下人人知書達理、遵紀守法,何愁國不富、民不強?”
朱由榔話音一落,黃宗羲應聲而起。
黃宗羲這番話,還真是難以反駁。尤其他那句“文明之地將變成蠻荒之所”,真是人人不願意看到的情景。
“太沖,你的話是不是太極端了些?牧民不是愚民,也沒有人說要滅絕文字,滅絕傳承嘛,況且,這也是任何人不能做到的。”呂大器不服氣,覺得黃宗羲的話說的太絕對了。
“儼若公,牧民根子上就是愚民。民如不愚,如何牧民?士大夫階層以牧者自居,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吏治**,民不聊生,久而久之,民變必生。李闖禍『亂』天下十幾年,大明江山幾盡傾頹,前車之鑑,不能不令人深思啊。”黃宗羲辯道。
“太沖此言甚善。朕的目標一是趕走滿清,恢復大明江山二是努力實現國富民強,讓大明江山永固。國富民強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富,一個是民強。二者的關係應是民強才能國富,而決不是國富才民強。而開啟民智,則是民強的重要標誌。朕之所以要創辦報紙,就是基於這個道理。”朱由榔不願意再在這個事上爭論下去,報紙的創辦是文明的進步,後世已經證明了的,何必再浪費口舌?吳炳、呂大器等老古董,習慣於走老路,不願開新路,畢竟他們的思想意識有歷史侷限『性』,格局遠遠比不上自己,再爭論他們也不一定服氣。那就來硬的,拽著他們走新路,走著走著,他們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等到那時,他們就會發現今日的他們是井底之蛙。
於是,黃宗羲說完,不等呂大器等反駁,就一錘子定音了。
“臣等遵旨……。”
果然,朱由榔話音一落,黃宗羲、陳邦彥、陳子壯立即表態服從,而呂大器、吳炳、楊喬然隨後也跟著表態,沒有再反駁。
一言而決,沒有異議,這就是威信。
這種威信也是朱由榔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是透過一件事一件事的正確處理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單憑皇帝的威風。
其實,真正能理解朱由榔心思的也只有黃宗羲一人,陳邦彥是盲從。他在這種爭論中,他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他看得很清楚,皇上的見識高於自己這些臣子太多,只須按皇上說得做就行,不會有錯的。
而陳子壯介乎陳邦彥和呂大器他們之間,既有對皇上的佩服、敬畏,也有對呂大器他們的理解。
而呂大器、吳炳、楊喬然則純粹對皇帝的敬畏了,尤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皇帝發話,他們即使再不服,也絕不會抗旨。當然,假若皇上的施政出了錯,他們也一定會據理力爭,在他們看來,這才是忠臣的表現。
可惜,自皇上即位以來,推出了那麼多新政,做出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決定,他們沒有一件能挑出『毛』病來。
……
報紙的事,朱由榔算是憑藉著皇威把反對意見給壓了下去,歸莊按照皇上的旨意開始與徐志研究活字印刷術。
徐志掌握的技術是燒陶字、制鐵版,而皇上給出的意見,是讓他們直接研究鉛字,制銅版。
事實上,在活字印刷史上,膠泥字、木字、陶字、鐵字、銅字都用過,膠泥字、木字、陶字製作成本較低,也非常簡單,因為不堅固,導致破損率太高,所以逐漸淘汰。鐵字也不好用,太脆,易折易損,銅字倒是好用,奈何成本太高,一般還真是用不起。常用漢字雖然不多,但因為重複率高,往往同樣一個字得制很多備用。若是創辦報紙,沒有十萬甚至上百萬個活字,是根本不可能夠用的。
所以,既要考慮好用,還要考慮成本問題。而鉛活字,則完全解決了所有問題。
鉛這種金屬,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是青銅器的主要合金元素。而冶煉技術非常簡單,易提取,易冶煉。而中國鉛儲量最大的省份就是雲南,而廣東韶關也有鉛礦,完全可以滿足現在的鉛用量。
基於以上因素,朱由榔直接就命歸莊從鉛活字入手,省去了試用其它材質做活字的時間。
……
三順王廣西兵敗的訊息傳到北京城,立即引起了清朝上下震動。
剛剛將多爾袞的勢力剪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