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狀元蕭遙,一顧芳華,琴瑟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容凌正色道:“開辦同化館,可行。只是方式要改變,不能讓他們白吃白住白學。”
洪正帝本還想追問下去,又看不少老臣都在觀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還沒到時候,還是要緩一緩,再壓一壓。
“蕭遙,你的策論朕看了,同燕少洵有異曲同工之妙。你來說說,該如何仁義的同化異族?”
這可是道即興的難題,在場的其他學子,都在心中慶幸:還好皇上沒有問自己。
蕭遙胸有成竹,上前一步拱手行禮後,朗聲道:“回皇上,四周列國要是仰慕我大周文化,可以來京城學習。只是尋常去學堂讀書,也要束,怎麼能讓友邦陷於讀霸王書的窘境。”
這話蕭遙說得十分巧妙,雅俗共賞,讓文武百官都會心一笑。
燕少洵也有點佩服,只有遊歷天下,看過各種風景,領略各種風土人情的人,才能說得出這番話。
洪正帝龍顏舒展,含笑道:“蕭遙,那你覺得,如何我們能仁義,友邦又不至於陷入窘境?”
蕭遙笑道:“很簡單,各取所需,讓他們拿我們感興趣的東西來換。比如扶桑學子,可以用珍珠、珊瑚來交束,而回訖學子,則要以汗血馬種,高麗學子用山參,苗疆學子用靈藥。”
“我們可以教導他們仁義禮智信,更要教導他們大周的強大,不可戰勝。讓他們想起大周,只有臣服之心,而無進犯之意。”
蕭遙講得深入淺出,十分清楚明白,洪正帝在心中感嘆,果然是棟樑之才。
謝洛還在負隅頑抗:“蕭兄,這樣一來,我泱泱大國風度何在?”
蕭遙臉上一貫柔和的笑意,緩緩沉下去,譏誚道:“謝兄,你可知。皇上勤於政務,每日殫精竭慮,可大周因為天災,仍有百姓吃不飽、穿不暖?”
“你可知邊疆戰士,颳風下雪,操練無一日懈怠,可每當強敵來犯,還是死傷無數?他們用血肉之軀,來為我們換得安居樂業。”
“而謝兄,你的仁義、風度,何不用來給他們?給我們大周子民?”
謝洛張張口,想要反駁,可實在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洪正帝這才笑道:“蕭遙、謝洛,你們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不如回去之後,各寫一篇策論,交到丞相府,由丞相呈給朕。”
“微臣(學生)遵旨。”
接下來的幾人,要不老生常談難有新意,要不拾人牙慧,照本宣科。
洪正帝含笑聽著,都不以為然。
最後,才有點期待的問道:“李清儀,你是上裡李家子弟,出身富貴。為什麼會如此關心民生百態?就連居安思危,也能想到百姓生活?”
李清儀個頭不高,人卻十分俊美,笑容靦腆,遠不似他文章犀利。
“回皇上,治大國,若烹小鮮。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百姓生活,民生百態,才最能反映如今世道是否安穩的標準。”
洪正帝似乎在想什麼,出了一會神,等回神過來問道:“李清儀,你師從何人?”
李清儀面上緬懷之情,溢於言表,回答道:“回皇上,謝道林老師晚年就住在上裡。學生三生有幸,曾伴隨老師幾年。”
“謝道林,原來如此。”
洪正帝點點頭,謝道林可是飽學之士,曾是先帝時期的狀元。後因妻族捲入當年奪嫡之爭,導致妻子難產而死,心灰意冷之下掛印而去,從此寄情山水。
說起謝道林,洪正帝看了看蕭遙同李清儀,戲謔道:“謝先生大才啊!今日就有他兩位學生齊聚一堂,朕也難分高下啊!”
蕭遙知道,老師後來收了李清儀做關門弟子。可李清儀一直都不清楚,師兄究竟是誰。
一急之下追問道:“皇上是說,師兄也在我們之中?”
洪正帝笑起來,調侃道:“怎麼,蕭遙,你還想瞞著你小師弟?”
蕭遙忙道:“不敢,清儀師弟,本想殿試之後,再邀你徹夜暢談。沒想到皇上先成全你我二人,多謝皇上。”
李清儀喜出望外,真沒有想到,師兄竟然是名滿天下的遼東蕭遙,一時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不過此時不是敘舊的時候,還是要先等皇上下旨定名次。
洪正帝將考卷重新排列,又親筆寫下名次,然後交給王公公,由他當眾宣佈:“本次秋闈,狀元蕭遙!榜眼謝洛!探花李清儀!傳臚王沛!……”
隨後,汪公公將名次傳到殿外。
外殿候著的人,趕緊在皇榜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