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青銅聖鬥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汽車引擎,重生英倫,倔強青銅聖鬥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95章 汽車引擎
“目前我們的發動機生產,在重新合併了考斯沃斯之後,在英倫和美利堅各有一個生產工廠,如果我們合資品牌在華夏的銷售情況令人滿意,將會考慮在華夏新設一個生產工廠。”
巴倫這一次是來到了密歇根州的考斯沃斯北美總部,作為他們同福特公司以及大眾集團的收購協議的一部分,英輪汽車集團獲得了已經被一分為二的考斯沃斯發動機公司,這將會是英倫汽車集團未來汽車發動機的主要平臺。
事實上,考斯沃斯也是英倫的汽車發動機製造品牌,最初這家公司作為英倫賽車內部燃燒發動機製造商,在1958年由麥克·海東青和基思·達克沃斯創辦,公司建立初期,人員均來自於蓮花引擎有限公司的前員工和僱員。
不過這家公司後來多次轉手,1998年,作為大眾集團收購勞斯萊斯的附屬品,考斯沃斯也歸到了大眾旗下。
但僅僅幾個月,大眾便將考斯沃斯一分為二,其中的賽車發動機部門轉賣給了福特汽車公司——福特將其作為高效能引擎的研發部門,併為美洲虎f1車隊提供引擎。
五年後2004年底,福特公司宣佈美洲虎退出f1,考斯沃斯再次面臨被轉賣的命運,結果f1車隊賣給了紅牛,而考斯沃斯賽車發動機公司也倒賣給了美利堅冠軍系列賽(chap car series)所有者凱文·卡爾克文和傑拉德·弗斯特。
但紅牛車隊後來宣佈在2006賽季將不再使用考斯沃斯發動機,接下來陸續有許多車隊也更換了發動機廠商,大都轉而使用法拉利和豐田的發動機平臺,因此考斯沃斯的賽車發動機生產公司面臨危機。
這個時候,凱撒基金在收購福特公司的三個英倫汽車品牌成功後,順便以不足一億美元的價格從凱文·卡爾克文和傑拉德·弗斯特的手中,將考斯沃斯賽車發動機公司買下。
當初在獲得考斯沃斯發動機公司之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公司,將考斯沃斯一分為二,其民用車發動機生產及製造部門更名為sworth technology,福特買回的比賽用發動機部門則稱為sworth racg。
但兩家都保有“考斯沃斯(sworth)”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名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奧迪公司僅需要該廠豐富的發動機研發技術,所以當時同福特公司的協議中,年營業額2億5000萬美金的sworth technology公司沒有將“考斯沃斯”的商標授權於營利用途的權利。
sworth technology發動機團隊對奧迪車廠的貢獻相當顯著,最明顯例子的就是用於奧迪 s4、奧迪 s6與奧迪 a8上的那一具42升排氣量v8發動機;用在s6時僅有340匹的動力輸出,一由考斯沃斯團隊接手,換上兩顆kkk的低增壓(08 bar)渦輪之後,動力立刻暴漲到450匹(用於rs6車型),最大扭力(413 lbft)僅1950 rp就到達,一路延續到5600 rp為止。
考斯沃斯的功力還可在可變進氣歧管上看出——s6的v8發動機上仍搭載兩階段式可變進氣歧管,rs6則完全不需要。
雖然sworth technology發動機廠的實力無可挑剔,但奧迪車廠仍迫於現實考慮而決定割愛,另一個原因是僱用超過1000名員工的sworth technology遠在英倫的北安普敦郡(還有一個位於北美的生產中心),與奧迪德國總部距離遙遠。
因此sworth technology也作為凱撒基金收購賓利的一部分,被他們從大眾集團買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