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吐蕃贊普驚愕 送上請和國書(終),戰貞觀,雷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貞觀十三年秋,經過長途跋涉之後,吐蕃的大倫祿東贊,攜帶著他們的贊普松贊干布對大唐皇帝陛下最崇高的敬意所書寫的請和國書,終於來到了大唐的國都——長安。 只是再一次踏入長安城門的吐蕃大倫祿東贊,已經沒有了前幾次的意氣風發。 在與大唐沒有發生任何武裝衝突的時候,祿東贊雖然也承認大唐的強大,可是對於一個剛剛經歷過戰亂,且透過自己的手段,完成了吐蕃統一的功臣,在魯東在的眼中,吐蕃與大唐相比,也並沒有多麼巨大的差距。 而給祿東贊這樣信心的,就是跟隨著他們的贊普松贊干布南征北戰之後,完成吐蕃統一而存活下來的吐蕃精銳。 在祿東讚的眼中,這些吐蕃精銳與大唐的軍士相比,所差的,也不過是武器裝備而已。只要大唐能夠同意和吐蕃的和親,只要吐蕃能夠得到大唐手中的先進技術,那麼等待吐蕃的,將會是飛躍式的發展。 可是,祿東讚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此時的大唐擁有著整個吐蕃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來自對於自己國家的認同。 不要說吐蕃的奴隸,就算是吐蕃的平民和相當一部分貴族,在他們的心中,吐蕃也不過是透過政治聯姻和武力鎮壓所形成的鬆散的聯邦。 可是,幾次出使大唐的祿東贊發現,不要說大唐的貴族,即便是大唐的一個小小的稚童都知道,能夠生活在大唐,是他們的榮耀。 僅僅這一份認同感,就是他們吐蕃所不具備的。更不要說,透過鬆州城和平原兩次戰役之後,大唐的軍事實力已經明晃晃的擺在了吐蕃人的面前,使得他們不得不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 再一次住進大唐的鴻臚寺,祿東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輕雲淡。此刻的祿東贊內心是忐忑的,他不知道透過鴻臚寺再一次將吐蕃的國書上呈到唐皇李世民那裡之後,等待他們吐蕃的命運是如何的。 只是祿東贊不知道的是,當吐蕃最新的國書出現在唐皇李世民的案几之上的時候,唐皇李世民和左僕射房玄齡就已經在商量如何加強在吐谷渾地區的軍事力量了。 事實證明,程硯所提出的反對吐蕃和親請求的所有猜測都已經被證實。如今大唐已經具備了深入到吐蕃腹地的能力,因此,對於吐蕃,大唐再也不會出現在松州之時的投鼠忌器的情況。 “玄齡,如今我大唐已經在與吐蕃的交往之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吐蕃的地域雖然我大唐還不能夠大批的進入,可是我大唐已經知道了如何訓練。因此,對吐蕃是戰是和,從此次吐蕃上呈的國書就能夠看得出來,決定權已經被我們拿到了大唐的手中。”唐皇李世民一邊閒適的斜躺在軟榻之上,一邊悠閒的對著左僕射房玄齡說道。 “陛下,可是想著繼續對吐蕃用兵?”作為跟隨唐皇李世民多年的臣子,左僕射房玄齡已經在唐皇李世民說話的語氣之中,猜到了他想要對吐蕃繼續用兵的想法,只是,在左僕射房玄齡的心衷,繼續對吐蕃用兵,並不符合大唐的利益。 “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如今他無端挑釁,如今我大唐松州。朕又怎能容他?”唐皇李世民霸氣的說道。 “陛下,如今我大唐四海昇平,可也是連年征戰。吐蕃雖尋釁松州,可如今也是知道了我大唐煌煌天威。此次上呈的國書言辭懇切,態度真誠。依臣看,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 “再說,當年吐谷渾國主慕容伏允雖屢次犯邊,我大唐都寬恕了他。直至最後他擅殺我大唐使臣,才招致殺神滅國之禍。如今,吐蕃雖犯下過錯,可是還請陛下念在其與大唐邦交不久,寬恕他們。”左僕射房玄齡言辭懇切的說道。 “哦?玄齡可知伯言當日之猜測?”唐皇李世民正襟危坐,滿臉嚴肅的說道。 “陛下,臣知鄫國公當日之猜測,也知其所有猜測都已被一一證實。可是吐蕃之地,地寡而貧瘠,不足以供養本國,高山草原,不足以蓄養畜力。與西域諸國,亦不經過此國,與我無切身利益衝突。” “況且,我大唐已經國滅東突厥、吐谷渾、高昌等國。若再滅國吐蕃,恐遭世人非議。”左僕射房玄齡恭敬的說道。 事實上,在左僕射房玄齡等人的眼中,吐蕃不過是跳樑小醜,大唐想要使之國滅,不過是彈指一揮之事。只是,如今大唐與吐蕃還不存在不可調節的矛盾,同時,吐蕃本身也沒有讓大唐垂涎的東西,因此,在左僕射房玄齡看來,國滅吐蕃,只不過是在耗費軍力,損耗國庫而已。 唐皇李世民思索了一會,然後說道:“此次吐蕃除上呈的國書之外,還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親筆書信,言辭懇切的想要求娶我大唐公主,不知玄齡對此事如何看?”唐皇李世民聽了左僕射房玄齡的話,再一次將自己的身體斜靠在軟榻之上,漫不經心的詢問道。 “陛下,那松贊干布倒也是賊心不死。不若由臣出面,痛斥其狼子野心。若其仍不知悔改,我大唐天軍,也不是不可以將之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