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發放生育慰問品
小麵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5章 發放生育慰問品,吧唧親一口,糙漢瘋了誘哄我回家,小麵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午後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
林寶初領著幾人快速穿過棧橋,拐下田野,朝大溝村的方向去。
“這日頭,是真要命啊。”
烈日高掛、蟬鳴刺耳,腳下的黃泥地隔著鞋子都燙腳。
幾人滿頭大汗,步履匆匆。
他們這才理解,為什麼林寶初想辦潑水節了。
慶幸。
大溝村不算太遠。
“前面就到大溝村了。”
林寶初不忘自己導遊的身份,“大溝村的扶貧駐村產業以採石為主,幾位大人若有需要,歡迎來下單。”
看著石頭開採過後光禿禿、白花花的山。
幾人覺得更熱了。
文晉的帕子浸滿汗水,“沈娘子,這是樹苗嗎?”
進村的路旁有一塊地。
地裡整齊的種著什麼,一格一格的。
看著像是樹苗。
段衍身為大溝村的駐村負責人,他搶答道:“這是榆樹和槐樹苗,要栽在山上的。”
“採石對山體有一定影響,所以開採過後,我們要依靠種樹鞏固山體。”
這也是駐村了之後,林寶初提出來的。
在這之前,大溝村一直在採石,卻從未考慮過環境影響的問題。
段衍下鄉駐村,在環境問題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育這些樹苗。
文晉驚訝,“這也是扶貧要做的事兒?”
段衍答:“當然!”
幾位大人皆是一副學到了的表情,且再次給他們震撼的一擊。
進了村,呂珧一眼便瞧見村路兩旁的水桶。
“這村裡,怎麼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曬了兩桶水啊?”
林寶初提醒他:“因為今天是潑水節啊。”
呂珧一拍自己的腦門,“瞧我,腦子都被曬糊塗了,忘了今日是潑水節了。”
段衍把手裡的藥包甩到肩上,抬眉引路,“各位先到我們村委喝口水,納納涼吧。”
縣衙發給村裡的瓜果和吃食,村長都按照數目,平均發給村裡人。
這會兒,村裡大爺大娘、姑姑婆婆都在村東頭的大樹下吃瓜聊天呢。
這不足為奇。
節慶中,村裡的鄉民們在乎的不是氛圍,他們更在乎東西分得勻不勻。
所以進村之後,林寶初等人並未在村裡看到潑水節應有的氛圍。
頂多是幾個孩童在互相潑水玩耍。
“這院子……”
除了呂珧,其他的那些個知府縣令都是第一次到豐耕縣衙在各村駐村的院子。
這條件,比他們想的要差許多。
不是說蓋村委的銀子,都由豐耕衙門出嗎?
衙門出錢,怎麼還是用的黃泥磚?
和村裡農家戶差不多。
不過大溝村也有大溝村的優勢。
相比其他村子的村委,大溝村的院子、屋裡的地板都鋪了石板。
颳風、下雨不容易起塵和積水。
段衍和任音帶著他們到辦事處去,村長他們放假了,都不在。
“各位請自便,我們馬上就去吳大娘家了,就不招待你們了。”段衍一邊說,一邊從抽屜裡拿出什麼。
這是專門記錄慰問品的冊子。
縣衙曾發出告示:凡是在醫館建檔立卡登記過的孕婦,生了之後都可以領到一份慰問品。
這個冊子,是駐村以來大溝村村委發出過的慰問品記錄單。
任音很自然的接過那冊子,坐下,提筆。
把今日要去給吳大娘送慰問品的事情記錄下來,做成臺賬。
段衍把冊子給她之後,就走到牆邊,取下掛在牆上的那桿秤。
“老母雞,三斤六兩。”
活雞的斤數沒法固定,所以要過秤,方便日後查賬。
段衍把雞放下,又清點其他東西。
“紅糖兩斤、雞蛋二十枚、白米十斤、豬板油三斤、普通布匹二尺。”
這個吳大娘情況特殊,屬於高齡產婦。
所以除了這些統一規定的東西之外,大溝村村委還給她申請了二錢銀子。
段衍和任音兩人方才一路上過來時,不停的在鬥嘴。
不熟悉他們的呂珧等人,都以為他們關係不好。
可誰知,一到正經幹活的時候,兩人竟配合得如此默契。
呂珧幾人都看傻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