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招人去駐村
小麵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章 招人去駐村,吧唧親一口,糙漢瘋了誘哄我回家,小麵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大概聽懂你的意思了。”
聽完林寶初一番漫長的言論,陶峪算是聽明白了。
她想招賢納士。
“可是,念私塾的學子,基本上都是衝著考學去的,應該不會想到你這裡來做生意。”陶峪一臉抱歉。
這個忙,他恐怕是幫不上了。
“不不不,我不是讓他們來做生意的。”
林寶初連連擺手,“我是讓他們來縣衙幫忙,管理村子的。”
她說過,要同步推進鄉村振興。
城裡的問題在於缺人,另外十二個村子的問題也在於缺人。
但這兩個‘人’,不是同一個意思。
一個是指人口,一個是指人才。
城裡缺的這部分人,林寶初可以透過搬遷、招商舉措來填補,但十二個村子,就必須要找一些真正有才學的。
去駐村!
豐耕縣的城裡和鄉下是兩個極端,城裡識字的人很多,因為大多都是流放而來的。
而鄉下,幾乎找不出一個完全識字的人。
就是各村村長,最多也只識得幾個大字罷了。
不識字,縣衙的工作真的很難在鄉下開展,通知、反饋也常常因為不識字而做不到位。
負責各村的幫扶人又不能天天待在村子裡,他們還有很多書面、臺賬工作要做。
所以,想要振興村子、發展集體經濟,駐村是必須的!
每一個下去駐村的人,也將帶著發展任務下去。
陶峪不想打擊她,但還是不得不說,“管理村子這個事兒,恐怕也不足夠讓大家捨棄掉一切來這裡。”
這個林寶初當然也想過。
她說:“那如果我們承諾,承擔他們所有考學的費用呢?”
科考這事兒,非常的費銀子!
而去唸私塾想要參加考學的,大部分都是舉全家之力供出來的,不是人人都是家庭條件優越的。
再說了,科考兩年一次。
這兩年的時間裡,要是能一邊掙錢,一邊複習功課,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承擔所有考學的費用!”陶峪大驚。
身為從小在私塾里長大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他見過太多太多因為沒錢買書、買紙筆,交不上束脩,湊不出銀子進京而被迫放棄考學的例子。
所以他知道這個條件對私塾裡的學子們來說,有多大的吸引力。
“對。”林寶初說,“我們縣衙向來鼓勵大家去考學,利用空閒時間看書也是可以的。”
“商公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商卓這個例子在,不用白不用。
陶峪心動了,即使他不需要為那點銀子發愁,面對這樣的條件,很少有人能夠不心動吧?
“好,我這就寫信回家,幫沈娘子這個忙!”
林寶初漾開笑顏,“多謝陶公子!”
-
英才計劃有著落了,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落實強縣計劃。
強縣計劃主要還是集中在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各種行當上,招商是辦法之一,另外還是得多鼓勵創業。
“這是城裡的流放戶離開之後,咱們豐耕縣最欠缺的行當。”
林寶初召集大家來開會,集思廣益,“大家都想想看,有什麼辦法沒有?”
眾人看著牆上的圖,那些都是與百姓、與生活中息息相關的。
“咱們縣就兩家胭脂鋪,現在有一家已經關門了,沒有胭脂可不行。”沈箏哭喪著臉趴在桌上。
戲院排戲的話,胭脂水粉什麼的就得大量大量的用。
可城裡兩家胭脂鋪都要關店離開。
她好煩呀!
“林姐姐,城裡需要糧鋪,我可以寫信回家讓我爹孃把分店開到這兒來的。”福珠舉手道。
“糧鋪倒是好解決,就是這些個手藝行當的難找。”朱金華說。
的確。
製造業、服務業是古代除了農業之外的兩大行業。
生活中沒有人陶製,沒有人做傢俱、農具,沒有人開店迎客,確實會給百姓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李餘腦子不夠用,不想浪費時間,“沈娘子,你要是有什麼辦法就快說吧,我們都聽你的。”
林寶初聞言,又把一張圖掛上去。
“辦法無非兩個,招商和創業。”
“咱們可以利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