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1章 你可曾聽說過倭國有種事情叫做切腹,重生之景泰大帝,二百二十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倭國使團不留下八成的性命,此事就不算完。”朱祁鈺惡狠狠地道。
“不可啊!”楊善立刻勸道:“我華夏自古就有兩國相交不斬來使的規矩,若是殺了他們,那我大明的威信可就盡喪了啊!”
他是鴻臚寺卿,靠的就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如果對方全死了,或者被殺怕了唯唯諾諾的,那他楊善對朝廷來說還有什麼用處?
一旁的何文淵也是微微點頭,只有王直站在原地沒有絲毫反應。
朱祁鈺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然後指著楊善說道:“楊愛卿,朕問你,漢為何會滅?”
楊善不明白朱祁鈺為什麼會突然問出這個問題,但還是回答道:“回陛下的話,臣以為,漢末之時內有外戚宦官亂政,外有黃巾之亂,整個朝廷氣數已盡,自然會滅亡。”
朱祁鈺又問道:“那其他朝代為何會滅亡呢?”
這個問題楊善可就不好說了,歷朝歷代滅亡的原因完全不一樣,例如晉亡於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隋亡於煬帝好大喜功,唐亡於節度使,宋亡於內憂外患嚴重,又遇到了蒙古最巔峰的時候,自然一樣留不下來。
但是如果要將這些朝代滅亡的原因總結成一句話,或者幾句話,這種事情楊善壓根就沒有在心中想過。
這麼總結的話準確率實在是太低,差了好多種情況,楊善感覺非常彆扭。
只是朱祁鈺是在對他提問,而且今天很明顯便可以看出來朱祁鈺的脾氣不好,所以楊善也不能不回答,只得支吾了幾聲才回答道:“回稟陛下,臣以為,當時朝廷氣數已盡,自然會亡。”
朱祁鈺對於這個答案明顯很不滿意,於是搖搖頭說道:“不知楊愛卿是否聽過一句話,‘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楊善搖搖頭,道:“未曾聽說。”
何文淵和王直也都看向了朱祁鈺,因為這個說法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
朱祁鈺在心中笑笑,這個說法他們肯定是沒有聽說過的,因為這是三百年後明末清初的時候大儒王夫之說的,除非他們能和自己一樣是穿越者,否則他們肯定是不知道的。
對於這一段,朱祁鈺第一次聽說便非常喜歡,當時還默默背誦過,如今看來,可以拿出來裝一下了。
於是,朱祁鈺緩緩說道:“桓,靈之世,士大夫而欲有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紀,必不可正者也;郡縣之貪虐,必不可問者也。士大夫而欲有為,唯擁兵以戮力於邊徼;其次則驅芟盜賊於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歸往,闇主權閹抑資之以安居而肆志。故雖或忌之,或譖之,而終不能陷之於重闢。於是天下知唯此為功名之徑而禍之所及者鮮也,士大夫樂習之,凡民亦競尚之,於是而盜日起,兵日興,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孫、劉之世。故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漢代滅亡,諸侯混戰,最終天下三分的時候,中原周圍不是沒有遊牧的部落,但是你又聽說過哪個蠻人能夠對中原造成什麼威脅的?”
“當時的烏丸乃是最強大的外族,卻被曹操的一支偏師剿滅;昔年橫行漠北的匈奴,一樣被公孫家的白馬義從打得狼奔鼠竄;東南的山越勇猛非常,卻還是被年紀輕輕的陸遜擊敗,以強健者為卒,以老弱者為農,一夜之間得精兵數萬;西南的南蠻也被諸葛武侯擊敗收服,老老實實聽從季漢的統領;甚至就是西北的羌氐,一樣被馬騰馬超父子收服。”
“也就是到了司馬家得了天下,八王之亂把漢人的那最後一點底氣消耗光了,這才出來個五胡亂華,我漢人不得不衣冠南渡,躲到了長江之南。”
“但是你們知道嗎?昔年漢使在出使番邦之時有多強橫,甚至有人願意主動求死,為朝廷爭取一個開戰的機會,樓蘭王安歸先後截殺漢使衛司馬安樂、光祿大夫王忠、期門郎遂成,結果呢?漢使傅介子當著樓蘭滿朝文武的面將樓蘭王刺殺,卻絲毫無傷,直到東晉隆安四年,高僧法顯西行,他在《佛國記》裡記載,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而後又有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這些故事你們也是都知道的。”
“甚至你們不知道的是,昔年蒙古人西征,那幾乎就是打一仗就要死掉一個使臣,但是蒙古人卻可以做到勢如破竹,攻無不破戰無不勝。”
“所以,朕不認為什麼兩國相交不斬來使,而是認為,若是朕的使臣無法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