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5章 景泰八年了,重生之景泰大帝,二百二十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光如逝,轉眼便過去了三年。

這三年裡,大明還算是風調雨順,各地都沒有什麼連州跨府的大災,只有各地的一些小災禍發生,因為政務院賑濟及時,也沒有爆發出什麼民亂來。

歷史上的奪門之變也沒有發生,畢竟叫門天子朱祁鎮早就掛了,屍體都已經化為了白骨,想要重新登基也是不可能的。

政務院的一眾理事都光榮致仕,這也是最初的時候朱祁鈺和他們說好的,只做一屆,一屆之後就要致仕,後續的事情交給後面的人來做。

王直等人倒是沒有糾結,到了日子便將一切政務交給了暫時留在政務院的高谷和王文,留待繼任者接手,他們的任務已經結束,這輩子的心願已經達成,沒必要再繼續留下去了。

現在就看繼任者和繼任者的繼任者了,只要政務院能夠堅持保留二十年,那文官們就有能力讓政務院一直保留下去,直到大明覆沒的那一天。

畢竟他們已經證明了政務院的重要性,因為在他們掌握政務院的這五年裡,大明的歲數翻了兩番,奪回了丟失依舊的安南,還佔領了一直貌合神離心懷不軌的緬甸,將大明的地盤擴大了不少。

就連一直是大明心腹大患的蒙古人都老老實實地窩在草原上不敢南下,只敢和西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開戰,依靠從東察合臺汗國和大明走私過去的貨物慢慢恢復實力,畢竟之前和大明的幾次大戰,也先損失慘重,阿剌知院又背叛了他,從而導致巴圖特部反叛,也先的實力再一次下降,不能再和大明發生什麼戰爭了,否則自己的汗位都有可能不保。

所以,現在大明邊境上只有一些韃靼部的小股騎兵南下劫掠,這些戰事交給宣府大同這些邊鎮就行,不用朱祁鈺操心。

繼任者也是不出意外,由朝廷的幾位尚書接任,包括吏部尚書何文淵、禮部尚書儀銘、戶部尚書陳循、刑部尚書俞士悅和學部尚書薛希璉,唯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任首理之位的居然是大都督府軍法司尚書于謙,他的位置則是被王翱接任。

王翱以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提督遼東軍務,整頓遼東軍紀,不過因為年齡過大,沒有被朱祁鈺重用,一直在家處於半致仕的狀態,就是官職還在,俸祿照領,但是卻不必上朝,也不用管什麼事情。

所有人都以為皇帝已經把他給忘了,沒想到于謙調任之後皇帝居然派他去掌握大都督府的軍法司,而不是大家都看好的靖遠伯王驥,這可讓大家驚掉了下巴。

不過這個調任倒是沒有引起文臣的反對,畢竟王翱以前就是負責整頓軍紀的,對大明的軍律也比較熟悉,又是文臣,那就說明依舊是文臣來掌握軍紀之事,只要是文臣管軍紀,那就意味著文臣對於大都督府的影響還在,自然不會反對。

武勳們倒是有些反對的聲音在,畢竟王翱這傢伙對於他們來說算是酷吏,動不動就要斬首砍頭,這是有過先例的。

正統七年的時候王翱曾奉旨整理遼東軍紀,就趁著諸將來謁見時,責備他們失律之罪,命左右將他們拉出去斬首,諸將不得不拜服,願效死贖罪。

不過王翱這個人倒不是對武臣有什麼意見,而是對所有不法之事都有意見,沒有偏袒之心,這一點是眾所皆知的。

所以即便武勳們再反對,朱祁鈺還是頂著壓力將位置安排了下去。

畢竟朱祁鈺這個聖君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對他們武將帶兵也很支援,如今安排王翱掌握軍法司也是為了嚴肅軍紀,武勳們即便再不情願,也沒有足夠的理由拒絕,和皇帝對著幹,一般人是沒有這個膽量的。

于謙接掌政務院也是眾人沒想到的,所以反對聲也最多,畢竟於謙資歷比較淺,他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接掌政務院的時候也不過只有五十七歲,朝中比他歲數大資歷深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很快,他們便知道了朱祁鈺為什麼要讓他接掌政務院了,因為于謙上位的第一件事實行的就是攤丁入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