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2章 另一個故事(一),重生之景泰大帝,二百二十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番邦就真的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朱祁鈺嘆著氣問道。

王直沉默。

如果說番邦沒有儒家強,那也太絕對了一點,但是說番邦在某些方面比儒家強,在王直看來就是假話,因為他環視大明周圍,壓根就沒有發現這些番邦的學問有什麼可取之處,甚至說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學問可言。

北面的蒙古人擅長騎射,這是比漢人強的,但是他們的確沒什麼學問,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西面的藏人還在篤信佛教,一樣沒有什麼學問。

南面的緬甸、安南都是承襲漢人,千年之前他們的地盤還是漢人開拓出來的,更談不上什麼學問。

只有東面的高麗、倭國、琉球有一些學問,但問題是,他們國內流傳的都是漢人的學問,琉球更是千方百計希望加入中原呢。

所以,在王直眼中,儒學就是如今天底下唯一的學問,周邊番邦即便有一些學問,也都屬於小道而已,沒有關注的必要。

禮部尚書儀銘出聲道:“番邦倒也不是一無是處,不過以臣的瞭解,他們的學問和我漢家儒學相比還是差上許多,更多的都是儒學棄之如弊的學問,沒必要學習他們。”

他的父親是太宗皇帝朱棣時候的禮部左侍郎儀智,以學問舉耆儒,正氣凜然,曾經被舉薦為朱瞻基的老師,就連楊士奇都說,廷臣中老成正大,沒有能超過儀智的,儀銘入仕以後也曾彈劾過漢王朱高煦,由此也名滿天下,他又是朱祁鈺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親信之臣,說話自然是有分量的。

“朕不是說這個,朕的重點在於,多少年了,儒家都是困於咱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之中,從來沒有主動傳播出去,也不關心疆域之外還有什麼,是不是有同樣燦爛的文化,有與眾不同的制度,有在咱們看起來奇怪但是仍舊可行的律法,甚至,是否有類似於朕偶然聽說過的那種畝產數十石的寶貝,難道你們就不好奇世界的邊緣在哪裡麼?不好奇大海是否有邊界?如果有的話,大海的邊界是什麼樣的?這些你們都不想知道嗎?”朱祁鈺連聲說道。

這次儀銘也沉默了。

的確啊,文人們自從儒家的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逐漸失去了開拓之心,再加上華夏這個地方是周邊最好的地方了,北面是大漠荒原,南面是蠻荒煙瘴,西面只有滾滾黃沙,東面則是無盡的大海,想要打出去都難,所以便困頓於這片土地上,再也沒有拓展什麼地盤。

哦,當然也不是沒有,南面的蠻荒煙瘴已經被漢人征服,改成了水米之鄉,但問題是,那地方千年以前就是漢人的地盤,只不過後來北方遊牧民族給中原帶來的壓力太大了,沒功夫去搭理南面的地盤,這才被安南人佔據了而已。

朱祁鈺出兵安南,實際上就是在收復故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安南之戰才沒有太大的反對聲浪。

“算了。”朱祁鈺嘆了口氣道:“朕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希望你們可以從故事中領會朕的苦心。”

眾人連忙坐直身子洗耳恭聽,上一次朱祁鈺講了一個故事,大明的政策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開始重視商賈的地位,同時開徵商稅,直接將朝廷歲入翻了一番,又開建船隻打造海軍,結果才有了這次劉吉出使倭國,帶回來數百萬兩金銀,而在不遠的將來,的確如朱祁鈺所說的,在倭國每年可以弄到數千萬兩的白銀,這可都是朝廷的錢啊。

不知道這次朱祁鈺的故事又是個什麼內容,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好處呢?

朱祁鈺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口中的故事緩緩展開。

在另一個世界,有一國,名曰未來。

未來國內的君王普普通通,只是一個守成之君,但是他的兒子卻是才華橫溢,對內十二歲便可以處理朝政,所有政務都處理得恰當好處,井井有條;對外能征善戰,十五歲便率領軍隊擊敗敵國大軍,以少勝多,保境安民,性格上也是仁德無雙,對百官明察秋毫,對百姓則是萬家生佛一樣的存在。

整個國家上到君王,下到乞丐,無一人不對其敬服,可以說他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只要君王薨逝,他必定可以順利繼位,開創未來國的盛世。

但是,在一次奉旨出巡的過程中,這位萬眾敬仰的太子突然失蹤了。

“失蹤了?”站在一旁的王成突然驚呼道。

王直和儀銘也都是瞪大了眼睛,沒想到皇帝的故事居然會有這麼一個轉折。

朱祁鈺瞪了他一眼,繼續講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