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章 戰略思維,重生之景泰大帝,二百二十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谷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道:“以工代賑,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一書中,齊景公之時,民飢,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臺成,而民振。故上悅乎遊,民足乎食。” “而後趙宋大規模使用,尤其是皇佑二年,范文正公在杭州之時,恰逢浙江饑荒,殍殣枕路,范文正公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饑民有所得。” “但是,以工代賑卻有三點弊病。” “其一是靡費較高。賑災放糧,標準只需讓百姓餓不死即可,每個府縣在城外選擇一塊空地,組織一部分人手建立營地施粥,每人每日差不多二兩糧食便足夠了,但是以工代賑不能這樣做,因為不論是修河還是築城,都是力氣活,災民做工,就不能喝粥了,必須吃乾飯,吃飽了才有力氣,不然很容易達不到我工部的標準,到時返工,費用就會更高了。” “其二是不宜管束。工部修工程,所用徭役必然全都是男人,女人是幹不了力氣活的,而男人聚集在一起,本就容易聚眾作亂,現在還是災年,百姓本就是人心惶惶,惴惴不安,一旦有些風吹草動,立刻就會有人豎起反旗造反。而且如今災民許多人都是逃荒出來的,本就處在外地,人生地不熟,以工代賑再把男人抽調出來做工,女人留在家裡,那男人必然會擔憂家中安危,但是沒完成工程之前,朝廷肯定不會答應放男人回去,這時候一樣很容易出亂子。之前朝廷徵發徭役的時候也發生過這類事情,是有前車之鑑的。” “其三是耽誤農時。如今剛剛入夏,正是農忙之時,男人是農忙主力,需要開墾、播種、施肥、除草,還要看顧田地秧苗,不能讓動物禍害,否則到秋收很容易歉收,甚至絕收,朝廷在這時候向來是不會徵發徭役修河築城的,陛下要以工代賑,那必然要做用男人,家中田地無人打理,臣以為百姓不大可能會積極響應。” 高谷滔滔不絕說了三點,將以工代賑的弊端說得條理分明,聽得在場眾人紛紛點頭。 朱祁鈺一樣聽明白了高谷的意思,心裡不由得泛起一陣膩歪,思考了一下,道:“在朕看來,這些是弊病,但不是頑疾,肯定是有辦法解決的。” 高谷臉色一黑。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啊?我都說得這麼明白了,為什麼陛下還要堅持以工代賑呢?只是那是大明天子,他也不能反駁,只得問道:“陛下有辦法解決?” 眾人都望向朱祁鈺,等著他拿出解決辦法來。 朱祁鈺笑了笑,道:“其實簡單。” “先說靡費較高這一點,按照高尚書的說法,如果單看這一次以工代賑,那的確有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放開看整個朝廷,那就不會有問題了。” 高谷有些迷茫,出聲問道:“放開看整個朝廷?” 朱祁鈺點點頭,道:“對,看整個朝廷。” 高谷還沒想明白朱祁鈺的說法,一旁的陳循倒是想明白了,出聲道:“高尚書,陛下是說整個工程的費用。” 高谷腦子有點沒轉過來,扭頭看向陳循,等著他解釋。 陳循向朱祁鈺拱手行禮,隨後對著高谷問道:“高尚書,如果不算賑災,只是修河,工部今年的預算應該是二十萬兩銀子吧?” 高谷點點頭,這筆預算是年初就定下來的,是為了給黃河及其支流修繕堤壩的費用,每年大抵都是這個數。 陳循又問道:“那隻算賑災,朝廷起碼也要花費掉十萬兩吧?” “也許不夠。”兵部尚書于謙在旁邊插嘴道。 陳循點點頭,道:“就先按照十萬兩計算。” “那麼,如果這次賑災用以工代賑的法子,修河的二十萬兩銀子加上賑災的十萬兩,那可就是三十萬兩銀子了。” “有這三十萬兩銀子,你去修河......” 陳循還沒說完,高谷立刻出聲道:“那至少可以多修一條河了。” 見高谷終於明白了,朱祁鈺笑著問道:“高愛卿,你明白了?” “臣明白了。”高谷立刻回答。 卻沒想到朱祁鈺卻收斂起笑容,道:“不,你沒明白!” 高谷登時就懵了,迷茫地看向朱祁鈺,王直陳循等人也一樣看了過來。 只聽朱祁鈺緩緩說道:“你身為六部尚書,大明肱骨,卻只考慮了工部的事情,而沒有去想想其他衙門的能力和需求,凡事只想自己,而不是通盤考慮,這就是你糊塗的地方。” 高谷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連忙起身叩首,道:“陛下言之有理,臣知錯。” “那你就說說,你錯在哪裡?”朱祁鈺低聲道,語氣中蘊含著一絲怒氣。 朱祁鈺的問話讓高谷頓住,不就是沒有通盤考慮的事兒麼?還有其他錯誤?這可怎麼回答?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