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抽的雞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2章 李景隆,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手抽的雞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景隆,字九江,盱眙(今江蘇盱眙)人。

是跟著老朱打江山的明朝初期大將,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李景隆他爹,同時也是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的兒子,洪武大帝的外甥。

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李文忠他爹李貞雖然沒什麼功勞,但仍舊被封為曹國公,不得不說老朱對他家人是真的好。

而李文忠當年隨著李貞投奔朱元璋時,曾被老朱收為養子,改名朱文忠。

直到他隨軍滅了張士誠立下大功後,才又改回原姓,且隨李貞同封共享曹國公之爵。

明史記載明初六國公,但實際上卻是七位國公,李家一門兩國公。

後來李文忠一直跟著常遇春征戰,北伐,直到常遇春死後才接管了他的軍隊。

李文忠死後,李景隆承襲了父親曹國公的爵位,成了新一代的曹國公,世襲罔替。

李景隆其實沒什麼大本事,但貴在‘知趣’。

老朱在的時候,他就很少參與政事,踏踏實實在營裡練他的兵。

老朱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直到建文帝登基,李景隆卻莫名其妙成了朱允炆的‘心腹’。

這一切的原因,皆應在抓周王的時候,就是李景隆帶著兵配合的錦衣衛。

這件事李景隆辦的很妥帖,自然讓朱允炆放心,認為這是自己人。

這也是他放心將北伐大軍交到他手裡的原因之一。

但朱允炆卻沒想過一件事,就是李文忠曾被自個兒皇爺爺收為養子。

那就代表著,李文忠和朱棣,曾是兄弟。

而李景隆與朱棣年齡相仿,雖是叔侄關係,但卻是從小在一起玩大的發小。

打朱棣,他李景隆真的願意嗎?

答案是不會。

而且,他不止不會動手,甚至準備大大的放水。

如果說他看在和朱棣關係的份上,最多也就是在戰場上劃劃水。

最終讓李景隆下定決心,不惜違抗皇命也要幫朱棣的原因,則是他的父親。

李文忠。

前面說過李文忠和老朱的關係,對於這個養子、外甥,朱元璋自然十分信任。

信任到什麼程度?

大明建國前李文忠的功績不談,洪武十二年(1379)的時候,朱元璋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國子監。

這是什麼概念?

大都督府在改制五軍都督府前,就是明朝最高的軍事機構!

而國子監則是文官們的搖籃,大明最高學府。

一個國家文、武兩個權力機構,老朱全都交給了李文忠,可想而知對其的信任。

可以說在當時的整個大明,除了老朱以外,李文忠的權力僅次於太子朱標!

但事情壞菜就壞菜在權力太大這件事上。

老朱這麼玩,李文忠就成了擋在文官們前面的一道障礙。

有人奇怪,李文忠不是國子監的最高長官嗎?按理來說不是和文官關係應該不錯嗎?

但錯就錯在,他李文忠不僅和洪武帝是一條心,最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武將。

你李文忠一個武將,居然管著我國子監文人?這成何體統?

所以,洪武十七年(1384)的時候,李文忠莫名其妙的中毒死了。

沒錯,又是中毒。

老朱得知後,氣的大開殺戒。

李景隆那時候還小,雖然當時沒有證據,但心裡已經隱約猜出一二。

心裡有怨氣的李景隆極擅隱忍,他什麼話都沒說,低調的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默默練兵。

直到靖難之役爆發。

一邊是害死自己親爹的文官集團,和被他們推上皇位的朱允炆,一邊是自己從小一起玩大的發小,同樣出身的武將。

用屁股想想都知道他會幫誰。

但現在他卻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幫啊!

這次朝廷兵發五十萬大軍,役夫不計,僅東路李景隆部,就有二十多萬人。

而朱棣那邊,滿打滿算不過幾萬人。

朱棣有的武器,朝廷基本都有,人數差別又如此巨大,咋幫?

沒想到辦法的李景隆,只好先用一招‘拖’字訣。

慢慢走,慢慢走,一天就走十五里,拖得一天是一天。

副將瞿能也是無語了,連番催促,可奈何李景隆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脫,就是不肯走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