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隔壁王某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農業集體化,1919西南崛起,家住隔壁王某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基礎設施建設所帶動的工業化,僅僅是這些年當中,算得上是稀疏平常卻又意義深遠的一項政策。 說是促進工業化,不如說是在徹底的推進工業化建設程序之前,做好下層民眾的保障工作。 階級這個東西,是從來沒有辦法徹底的消除的,曾經不可能,現在不可能,只有在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未來,才有著那麼一絲渺茫的希望。 陳羲能夠做到的,僅僅只有努力減少。 這也就是他接下來所要做的事情。 共和國的糧食問題很嚴重嗎?很嚴重,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耕地紅線的這個說法。 糧食這個東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真的被敵對的國家掌握了這種堪稱是命脈的部門,那麼可以說是在對抗中天然的就處於劣勢。 想要彌補,所需要的往往是數十年的時間,而你的對手,可不一定會不會給你這個時間。 但這個問題對於共和國來說,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很輕鬆的問題。 因為這邊的糧食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人口上的問題。 既然已經有了時間和實踐的證明,共和國所擁有的土地,是足夠供應十四億人的生存生活所需要的,那麼剩下的一切都好解決了。 腳下的這片土地,既然有著能力供養十四億的人口,那麼現在僅僅只有四億人口的共和國,就能夠說是輕輕鬆鬆的事情了。 現在的糧食產量低下,更多的可以說是糧食品種和肥料使用的問題。 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那麼糧食產量的困境就能夠迎刃而解。 品種的問題已經在很多年之前就開始進行,在農學院的帶領下,成果最好的水稻現在已經迭代到了嘉禾-2版本,產量照比現在普遍種植的有著30%左右的提升。 這僅僅是消耗了四年時間的結果,若是能夠在多一段時間的話,應該還能夠有所提升。 現在的嘉禾-2號正在農學院管理下的農田中進行大規模的實驗性種植,以防在推廣種植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嚴重的後果。 現在也已經差不多是到了快要收穫的時候了,等到一兩年之後,嘉禾-2推廣開來,30%的增產,已經足夠共和國保證自己在糧食領域的絕對安全了。 肥料的製作、推廣、使用,同時也是共和國農業部門這些年重要的工作目標,在革命軍時期,就已經開始利用民用工廠,大規模的建設農用肥料廠。 雖然說會因為原材料的供應比較艱難、成本也比較高,但是在官方堅定的支援之下,農業部門還是在竭盡全力的在推廣著肥料的合理使用。 大量的農家子被招收到了學堂當中,趁著農閒的時候,去學習相關的知識。 在回到家鄉之後,他們便能夠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提升自家的糧食產量,結果優秀的人能夠得到獎勵,甚至會被農業部聘請為化肥使用推廣大使,向其餘地方的農民教授使用的經驗, 尤其是在西南一帶,作為革命軍的起家之地,對這些政策的執行成果最為優秀,同時也是重要的農業省份,在這幾年的糧食產量評估當中,都是排名數一數二的存在。 品種和肥料的問題都在井然有序的解決當中,擋在農業發展面前的兩個重要的矛盾已經解決,剩下的,就僅僅是一些小事了。 比如說,該怎麼讓農民放棄他們的土地。 這並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事情。 工業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讓農民離開土地,走向城市,走進工廠。 換成更加熟悉的一句話就是“解放生產力”。 農用機械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能夠很好的在起伏比較小的田地中進行作業,而使用農業機械的成本,甚至算下來是要遠遠比使用人力要低的。 白鷹本土出口的糧食到達共和國口岸的價格,甚至是要比共和國農民種植糧食的成本價格還要低! 這並不是玩笑,而是未來的現實。 但是在現在的共和國,想要完成這件事情突然間出現了一點人為的困難。 糧食種植補貼過後的收購價格過高,甚至讓農民的月均收入和工人的月均收入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僅僅只有現代的一千元左右。 而這每個月多出來的一千元,並不值得讓農民們放棄現在的這份“能夠穩定的獲取到糧食的”工作。 城市中的收入雖然會變得更高一點,但是穩定性卻是差了不少。 至少在鄉下種地,是不需要擔心失業的時候還要想辦法購買高價的糧食,不用擔心因為工作中的失誤而失去肢體,也不需要擔心有一天再次出現了戰爭。 尤其是這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生活質量差距並沒有很大,人民剛剛從戰爭中恢復過來的時期。 陳羲到是沒有想到,在最初的那段時間所定下的優待農業的政策,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 但是好在,他還有兩個個相當重要的後手。 那就是土地國有政策,以及進口補充糧食政策。 他起兵開始革命的時候,是1919年,那時五五運動還在尾聲,他就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現在想想,已經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