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孫子,你儘管說
一身舊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3章 孫子,你儘管說,重生76,帶領全村吃肉奔小康,一身舊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1979年開始,改開初期,國家為了刺激各行各業經濟發展,讓銀行採取“放水”的戰略,即實行無期無息貸款政策。 這種政策,在今天看來,絕對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兒。 為了搶這種無期無息的貸款,人腦子能打出狗腦子來! 只是在現在這個年代,大家完全不這麼想。 經歷過封建社會地主官僚放印子錢的剝削,民國官僚資本主義利滾利的陷阱,絕大多數的華夏群眾堅定的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且“無債一身輕”。 所以,人們不敢從銀行貸款發展商業,窮仍歸還是窮。 而少部分人卻看到了這個發展機遇,大膽貸款辦企業發展起來,陡然而富,成為了當時特別光榮的“萬元戶”。 說清楚來龍去脈,為了驗證自己話的真實性,趙小軍索性帶著趙隨心,王振波等人,直接去了惠川縣農村信用社。 他們走了,其他人還得繼續議一下誰去省會負責建廠。 李唐和趙素芳兩個人是食品廠資格最老的兩個廠長,趙素芳不方便去,那就只能讓李唐過去主持大局。 有了打頭的,還需要找幾個年輕力壯的在旁幫忙,這也是對後續人才的培養。 在座的各位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都極力的推薦自己家的子侄。 這要誰不要誰,又成了難題。 最後李晉拍板,明天一早進行面試。 全村所有人都能過來面試,不論男女老少,每人一道題,到時候擇優錄取。 當李晉把這個訊息透過村廣播播出去之後,村裡人都沸騰了,各個摩拳擦掌,準備明天去面試。 當然,也有人想走捷徑,晚上趁著夜色朦朧,拿著一條煙或者兩瓶酒,偷偷摸摸的去找李晉。 每個人都自以為保密,結果剛拐到李晉家那條衚衕,就碰見好幾家。 “呦,四哥,拎著兩瓶西鳳去哪兒啊!” 貴嫂子把放在袖筒裡面的“白沙”煙再往裡面掖掖,然後大聲的和對面的男人打招呼。 趙瑞忠手一哆嗦,心裡把貴嫂子罵了個狗血淋頭,但是嘴上還保持著溫和的微笑,“啊——那啥,姑爺剛託人給我捎來的。” 貴嫂子拉長聲調,“哎呦,四哥,你們家那個摳門的姑爺怎麼突然這麼大方了?” 兩個人正聊著,對面又來了兩位,看那鬼鬼祟祟的樣子,貴嫂子就知道他們和自己,也和趙瑞忠的目的是一樣滴! 大家訕笑的打著招呼,然後無比惋惜的看了李晉家緊閉的大門一眼,再若無其事的回了自己家。 …… 其實,李晉他們早就聊到了這種情況,早早的就關門閉戶,拒絕見客。 同樣的,李唐家,王振波家,以及在食品廠能說的上話的其他幾家,也都心有靈犀般的提前把大門插上了。 第二天一早,李晉和趙素芳早早的就起床了,他們倆都是今天面試的評委。 李向東也是評委。 所以,他一大早洗漱完就先來父母家,和父母匯合後才一起去了大隊部。 面試的時間定的是8點,他們七點半的時候進的大隊部,這時候外面等著面試的人已經排成了長龍。 這條隊伍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蹲著抽旱菸袋,有人在說笑閒聊,也有人捧著不知道是什麼的書本,在認真的讀著。 李向東知道,這裡面肯定有很多人是打醬油的。 村裡人就是這樣,就算這個東西自己不喜歡,但是隻要其他人都去搶,他們也必要去搶一搶的。 這就是重在參與的精神。 但是,這種荒誕感,在李向東看到李金山和郭海光的時候,達到了頂峰。 他頗為無奈的看著排在隊伍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兩個人,“您老兩位,這是幹啥呢?” 李金山挺挺腰板,十分不客氣的回答孫子的問話,“面試啊!難道今天還有別的事兒?” 郭海光一拍胸膛,“我也是!” 李晉哭笑不得,又不敢得罪兩人,連忙好言相勸,“您兩位就別面試了吧!” 李金山笑眯眯的問,“不用面試?直接錄取了?” 郭海光得意的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他們去哪兒找像咱們這樣有經驗的老把式呢!” 李晉一頭黑線,“您兩位就別去省城了吧,舟車勞頓的,累壞了身體可就糟糕了。再說,種菜種瓜,沒有您兩位也不行啊。” 郭海光和李金山兩人對視一眼,眼裡有點失望。 他們培養出來的菜把式,瓜把式已然出師,現在基本不用他們像之前那麼下田忙碌了。 現在他們只是偶爾去地裡指點一二。 突然閒下來,他們覺得自己骨頭都要生鏽了。 這不,一聽說省城建食品分廠,立馬想報名參與。 李向東看著兩位老當益壯,還想努力開創新事業的兩位老人,心頭不禁一動。 他們去食品廠肯定是不合適的,可自己這兒確實還有一個非他倆莫屬的活兒! 李向東把兩位老爺子拉離了隊伍,走到旁邊的大槐樹下,左右看看沒有閒雜人,他這才小聲的問,“大爺爺,郭爺爺,你們除了會種菜種瓜,會種花,種盆景不?” 李金山也把頭湊過來,像地下黨接頭一樣,小聲兒的說,“我種過竹子,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