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耙耳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5章 平衡權勢,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北冥耙耳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寧知道,這些都是事前就商量好的。 今天這場望朝大會,本就是要在私鹽一項上做出文章來。 唐帝這時也不得不開口了,目光落向楚寧,怔怔問道:“楚大人,正如範大人所說,這本賬冊當真是從黃天霸手中所得?” 這本賬冊裡原本是有記載康王私通慶州各級官員的筆錄,可如今事關康王的資訊已經被完全抹掉,其目的嘛自然為了不牽連上康王。 這些楚寧本就是早知道的事。 “回稟皇上,範大人所說句句屬實,這本賬冊確實是臣在黃天霸手中所得,其中所記載之事也完全屬實。” 斯言一出,群臣震動。 於是,一場激烈的爭論就這樣開始了。 百官們為此爭得面紅耳赤。 一些本就是擁護康王的官員自然乘機發難,而另一些擁護韓世榮的官員則一致認為賬冊所記載根本不實,認為絕不能單靠一本賬冊,就對鹽運使韓忠定罪。 唐帝這時只是靜靜地聽著,面無表情。 雖然他的眼神似乎什麼都沒表達,但每個官員都能感受到唐帝對這件事的迫切關注。 在這爭論中,每個人都在試圖猜測皇上的心思,更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得到皇上的認可。 因為皇上雖未正式表態,可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可能是zheng治風向的預兆。 於是乎,朝堂之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爭吵的聲音在皇宮的大殿中迴盪。 而此時。 唐帝依然是靜靜地坐著,目光隨意地掃向百官,他想要看看這些唐國官員們會對此事作何反應。 或者說,他想要看看,這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是擁護康王和韓國舅的人。 可很快他就看到了想要的結果。 百官們的眼神中,有的驚喜,有的失望,有的疑惑,有的堅定。 可表露出來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任何的爭論都只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根本不是為了朝廷的利益。 唐帝漸漸流露出了無限的悲痛。 這就是自己作為一國之君,所面臨的的朝局嗎? 這就是自己一心所期盼的平衡朝政的結果嗎? 他在思考,眼眸深沉如海。 良久,唐帝才終於開口了。 只聽得他淡淡說道:“諸位大人不必再爭執,朕也不願相信韓忠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可既然這本賬冊裡有所記載,韓忠便難辭其咎。至於這本賬冊到底是真還是假,朕會令人調查清楚,事情真相自然會查個水落石出。” “皇上聖明!” 韓世榮立即接言說道,“臣以為,為今之計,應速派一忠實幹吏清查慶州鹽稅,補齊虧空,臣諫言由御史臺御史中丞孫俊大人署理最為適宜。” 吏部尚書盧鴻連忙也出列道:“臣以為韓尚書所言甚是!因為此事事關重大,臣也諫言由御史中丞孫俊大人直接署理最為適宜。” “臣附議!” 工部尚書田季也當即表態附議。 緊跟著兵部右侍郎朱旺、太常寺卿項華也出列附議。 見到自家堂官們都附議,好些百官也不得不表態了。 這時都紛紛出班表態舉薦了御史中丞孫俊。 在唐國,御史所屬的機構叫御史臺,相當於後世的紀檢委,主要負責監察百官。 御史臺的最高長官叫御史大夫,為從三品,可至今此位空缺,副長官為御史中丞,為正五品,如今由孫俊擔任,也就是現在御史臺的實際長官。 其下還設有三個最重要屬官,按品級從高到低分為:侍御史(從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上)、監察御史(正八品上)。 像王立峰便是監察御史,雖然御史臺的官吏大多品級都不高,可權利卻是不小,擁有獨立的彈劾權,允許風聞彈事。 也就說,只要聽說了什麼風吹草動的,都可以上書參你一本。 所以一旦被御史盯上,則是一件十分惱火的事。 另外,御史臺與大理寺、刑部組成了三法司,專門署理重大案件。 要直到後世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才廢除了御史臺,更名為都察院。 總之這個時代御史臺的權利極大,擁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而朝堂百官自然也清楚,孫俊雖為御史中丞,可實際上與韓家走得很近。 因為孫俊的正妻便是韓氏一族的人,這是朝中人盡皆知的事。 如今,以韓世榮為首的韓黨都是舉薦孫俊徹查慶州賬冊一事,就頗有些針對康王的意思了。 就在康王正要提出異議時,唐帝卻是一口答應下來:“嗯,國舅所言甚是。自朕登基以來,母后便時辰告訴朕,孫俊大人是個忠實能幹之人。” 說著,神情一振,轉對海德旺朗聲說道: “海德旺,擬旨!授孫俊御史大夫銜,徹查慶州府各級官員貪墨賬冊一案。” “授王立峰巡察御史銜,作為欽差巡視兩淮鹽稅。” 眾臣見狀也是紛紛應和,齊齊山呼道:“皇上聖明!!!” 楚寧知道,這便是等於康王和韓世榮各打一板了。 “好了!” 唐帝擺了擺手,私鹽弊政已是經年積累下來的,也不可能能在侷促之間就能解決的事。 “諸位!” 環視一週,終於到了這次望朝大會的真正關鍵,就是事關征北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