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耙耳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章 蹴鞠賽,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北冥耙耳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眼已是十二月初一。 距離太后壽宴,只有不到半個月了。 當至高無上的唐帝頒發冊書昭告天下:“為慶祝‘大唐盛世’,朝廷將在太后之日舉辦堂皇隆重的蹴鞠盛會。” 屆時,還將邀請北狄、倭國、高麗、西夏、柔然、西陲、吐谷渾、交址、回鶻、于闐、大理等國派駐京都梁安的使節使者共襄盛事。 一令即出,百官譁然! 是日,梁安城四門飛出的快馬便將這旨意第一時間由京都傳向全國! 薄薄一紙,竟讓全國一下子沸騰起來! 尤其位處zheng治中心的京都梁安城,更是一時滿城風雲。 緊接著,一則關於康王受詔不日即將入京的訊息更是不脛而走。 如今梁安城,各處茶樓、酒肆聊得最多的便是韓德勝入京要聞,聽說皇帝陛下已下旨眾文武百官前往承佑門恭候迎駕。 ‘康王入京’一時更是成為京都最為熱門的話題。 唐太祖死後立有《皇唐祖訓》:“藩王無詔,不得入京”。 這與後世的明朝十分相似。 雖然這些藩王有自己的封地,府兵,卻並不涉及地方行政事務,而且王府還受到當地官員管轄,說白了就是由地方官吏進行監督。 因而這一次,太后壽宴之際,唐帝有意下詔康王入京朝賀,想來定是有什麼特殊含義。 當然這些新聞對於楚寧來說,也只是聽聽即可。 畢竟,這些天裡,他基本就在鴻臚寺與驛館之間兩點一線。 對於現在的楚寧來說,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趕緊忙完太后壽宴的事,打道回府青山縣。 這天未時一刻,楚寧正在翻閱資料,誰知有人進來通報:“大人,小國舅爺來了。” 楚寧出門相迎,就見一輛華麗的高頭大馬車正停靠在大街上。 而馬車正站著小國舅爺王潛,以及護衛阿布。 和王潛見了禮,王潛便招呼楚寧上馬:“走走走,帶你去個好地方!” “去哪?” “待會兒路上告訴你!” 楚寧咂摸了兩遍,露出了個‘我都懂’的詭異笑容。 可誰知,原來王潛所謂的‘好地方’,乃是東大營的蹴鞠場。 一路上,王潛一直在唸叨一個叫小馬王的,說這人是梁安城踢蹴鞠最好的。 楚寧好奇,這蹴鞠場怎麼會建立在軍營裡。 原來隨著蹴鞠運動在尋常百姓生活裡越來越普及,蹴鞠也被運用到了軍事演練中。 蹴鞠不光能訓練士兵,還能豐富軍營生活,鍛鍊士兵的身體素質。 楚寧聽了覺得這倒還真有意思,強身健體啊! 隨後楚寧又從王潛處瞭解到,這個時代的蹴鞠不是後世那種中空的足球,而是實心球。是將動物的皮毛或內臟作為蹴鞠的外殼,裡邊則是塞滿了毛髮,做工簡易又粗糙。 後來,有人進行了改良,用八塊皮革進行縫製做成了蹴鞠的外殼,再進行裝飾打磨。 這樣形狀上看上去就圓了很多,隨後又將動物膀胱充氣做成內膽,這樣蹴鞠就變成了充氣球。 緊跟著還又有了球門,蹴鞠比賽的球門大多都採用的是單個球門,一般只在宮內的宴會上才能看見,相對之前比賽的直接對抗多了一步,更加考驗人的踢球技術。 可是當楚寧問到有沒有專門的球服、球員有沒有劃分之類,王潛就一臉懵逼了。 隨後楚寧把現代足球的一些基本劃分說了一遍,比如不同隊伍可以穿不同的服裝,用顏色加以區分,每隻隊人數以11人為主,像現代足球一樣,將球門放在地上,設立裁判,並在球員裡分出守門員、前鋒、中鋒、後衛等,比賽結束後,由裁判統計進球數,勝利的一方得到獎勵。 等楚寧把這一套比賽規則做了詳細的介紹,王潛早已驚為天人的神情掛在臉上,沉吟良久方才說出一句:“陸兄所說,真是絕妙的天才構思啊!” “……” 楚寧微微一笑。 開玩笑,這玩意在現代社會早發展成熟了。 兩人又閒聊起來,兜兜轉轉,馬車駛過朱雀大街,直奔東大營蹴鞠場而去。 …… …… 當楚寧見到那個所謂的小馬王的時候,他正飛起一腳把球踢飛進球門。 校場上頓時歡聲雷動。 “好!” 王潛也是猛地拍了一掌,“瞧瞧,這小馬王就是厲害!” “那是自然!” 站在楚寧身邊的一個小校眉頭一揚,道:“小國舅爺你剛過來,這都第五個了,馬上就贏下這一局了。” 楚寧手搭涼棚望過去,小馬王在場地上帥氣地凌空翻了個跟頭,隨後又進了一球。 全場又是一陣喝彩。 楚寧也是一臉震驚,這小馬王步伐矯健,身姿輕盈,腳下技術一流,還真挺厲害的。 王潛這時在旁問:“今日是營中有比賽嗎?” 小校道:“是啊,禮部來了行文,說要在太后壽宴那日,舉辦一場蹴鞠大賽,奪得冠軍者每人賞銀五千兩呢!” “五千兩?呵!這倒挺誘人的。”王潛笑了笑,說:“那今年這冠軍又非那小馬王莫屬啦。” 小校搖頭道:“這可說不好,今年韓德勝將軍也參賽啦?” “什麼?韓德勝?”王潛聞言明顯一怔,“他不是有兩年沒參加了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