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耙耳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勾欄聽曲,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北冥耙耳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城。 一張國字臉,身穿龍袍的年輕人正滿臉憂愁的坐在龍椅上。 此人便是如今大唐國的實際掌權者,當今天子李淳。 由於先帝早逝,李淳九歲便在母后的輔助下登基稱帝,此後八年裡更是由外戚一族,也就是國舅韓世榮把持著朝政,而母后則是一直扮演著垂簾聽政的角色。 直到十七歲,李淳才得以歸政。 然而,兩年過去了,如今朝堂上上下下都清楚,他這個皇帝實際上並沒有實權。 還不到二十的年紀,李淳整個人看起來卻是顯得十分老練。 此時,在他的前方正躬身站著範疇。 “那位縣令已經安置好了嗎?” “回皇上,都已經在驛館住下了。” “驛館?”年輕的唐帝聽聞眉頭一皺,“這可是朕請來的貴客,為何不是在禮賢館?” “回皇上,按照規制,青山縣縣令只是七品小吏,只能下榻驛館。” 唐帝聽聞手指微微抖動,那位年輕縣令原本只是自己用來樹立典型,可是驛館的護衛工作讓他有些憂慮。 隨後平淡的語氣囑咐道:“一定要加派人手嚴加保護。” “是。” 範疇說罷,行禮後,便躬身了退出。 唐帝深呼吸一口氣,重重吐出後,喃喃自語道:“如今天下還能有一心為朕分憂的人嗎?” 話落,只見身後老太監輕聲言道:“皇上,老奴本不該多嘴,可您的心思只怕那位小縣令根本不會懂,天下的臣民更不會懂。” 唐帝不置可否的點頭,他又何嘗不會明白。 之所以要讓一個七品縣令入京面聖,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恩威能讓天下臣民看見,作為大唐皇帝,他不會放棄治下一寸土地,他更想讓世人明白自己為振興大唐的一番苦心。 然而,如今朝堂內有韓國舅把持朝政,外有番邦諸國虎視眈眈。 更令他氣憤的是,如今北狄人想要單方面廢除和平盟約,並以此作為要挾,派人南下談判,無非便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 可面對北狄人步步緊逼,整個朝堂卻是人人沉默,只顧自保。 那些口口聲聲自詡忠心的大臣們,從來都只有一個共識,只要能息事寧人,即便是賠款、割讓土地,或者尊北狄人一聲上國天使也是不覺得丟人的。 這江山基業難不成真就要毀在自己手裡了嗎? 思及此,唐帝更是眉頭緊鎖。 作為堂堂一國之君,登基為帝已有十年,可根本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自己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爛攤子。 “對了,海公公,與北狄人的談判進展如何了?” “皇上,鴻臚寺已經來報,只怕有些麻煩啊!” 唐帝眉頭一皺,“直說就是。” “是。”海德旺同樣也是面露難色,“據報,北狄使臣要求我國每年敬獻棉布三十萬匹,歲幣兩百萬,以及瓷器、茶葉、絲綢等,不然……” 海德旺止住話頭,略略抬頭瞧了一眼臉色早已黯然無比的小皇帝。 “不然什麼?!” “不然北狄的鐵騎將踐踏唐國的每一寸土地……” “哼!不要說了!” 唐帝斷喝一聲,語氣冰冷,生生打斷了海德旺的話。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唐帝氣得咬牙切齒,來回踱步。 可很快,他便安撫自己冷靜下來,弱國無外交啊! 自打三十年那場戰役,昔日的強盛帝國,只怕再也回不來了吧! “朝中大臣對此怎麼看?” “還是文官們主和,武官們主戰。” 唐帝眉頭一皺,這倒是符合他的預期,文臣們一向是心甘情願與北狄求和,寧願息事寧人。 可現在主和派當道,國家榮譽固然重要。 可是也得想想自身的軍事力量吧! 北狄人號稱有十萬鐵騎,而唐國雖也有八十萬大軍,可有多少隻是掛名拿空餉,又有多少人有戰鬥力。 奈何現在手中實力根本不夠,即便是一國之君也不敢貿然發動戰役。 國家大事,不是匹夫之勇。 “皇上,您也不必動怒,如今北狄人氣勢正盛,尚需隱忍才是。” “再說了,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得先解決藩王的事,這是治內,內安方能御外啊!” 聽聞海德旺說出這番話,唐帝神色稍安:“談判之事就讓鴻臚寺去談吧,只希望範仲不會讓朕太失望。” 事到如今,他也沒有更好的法子。 …… …… 日暮西斜,氣候宜人。 雖已是十一月,可京都梁安卻未下雪。 範疇換上一身文士裝扮,手裡還拿了把水墨扇子,可骨子裡看起來還是個武夫。 非要拉著楚寧去錦瑟坊喝花酒,推脫不過,楚寧只得認了。 當然,這是楚寧心中的想法,這是迫於溫知妍犀利的眼神,他還裝得自己挺無辜,是被迫的。 走了小半個時辰,兩人來到楊柳河畔,此處果然不是尋常之地。 才剛入夜,梁安城最為繁華的楊柳河畔兩側的大紅燈籠也漸漸亮起來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