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耙耳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武安侯,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北冥耙耳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喝了一會,王潛拿起酒杯踱到窗邊,突然感慨道: “如今左相病危,邊關戰事一觸即發,內憂外患,而我身為大唐之臣,上不能為皇上分憂,下不能解黎民百姓之苦,實在痛心至極!” 楚寧等人聽著王潛突然一番感慨,都停住了喝酒,仔細傾聽。 “皇上自親政以來,銳意革制,百事待興,朝廷已頒佈了大唐律,標榜要以律令治國,可右相剛把律令推出,便出了個富陽銅礦案,可謂是困難重重。唉!” 嘆了口氣,王潛繼續道:“再有今日康王入京之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只怕皇上這是引狼入室啊!” 楚寧道:“我也有這樣的想法,雖然皇上想要藉助康王的權勢打壓韓氏一族,可這種事就是一柄雙刃劍。無論你握住哪一邊,難免都會受傷,而且以我今日之見,皇上似乎也感受到了康王的狼子野心。” “何以見得?我看皇上挺開心的嘛?!”馬鈺道。 楚寧白了一眼,有些無語,敢情今天你都看了個寂寞是吧? “怎麼?我是說錯話了麼?”馬鈺再問。 “還是我來說吧!”王潛淡淡道:“先前我也注意到了,禮部領銜百官跪禮相應時,康王不知回禮,這是其一; 其二,皇上出宮門,御樂奏響,康王卻依然端坐於馬車上。這些都足以表明康王驕橫無狀,狼子野心。” 聽著王潛的話,楚寧陷入思索中。 對於這種憑藉自己功高勞苦,而得意忘形的皇室宗親事蹟,他簡直不要知道得太多。 單就說前世那些影視權謀劇裡,這樣的劇情他就看了不少。 不待眾人答話,王潛繼續道:“先帝在位時,康王就憑著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而驕橫無狀,可如今先帝已逝,皇上剛親政,根基不穩,這康王心中能不有想法嗎?” 這番話幾人聽得連連點頭。 這些年來,康王雖潛伏慶州,無所事事,可整個朝廷的一舉一動都在康王的注視下。 不僅慶州一眾官員受了康王的好處,就連朝堂之上,都有許多康王的人。 如何看,這康王都不是省油的燈。 如何看,這康王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罷了罷了!” 馬鈺不願就此事再聊下去,擺擺手道,“小國舅爺,你今夜入宮赴宴小心一些便是,反正不要牽連上康王就好……” 現在看,事態已經很清楚了,今夜不知還會鬧出什麼事來。 王潛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落向楚寧,見他也微微點頭認同,方才應聲道: “如此看來,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此時,門外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很快便聽到有人稟報: “小國舅爺,宮裡來了個宣旨的公公,請小國舅爺前往接旨。” 王潛一聽頓時猜到了什麼,心中也不禁一喜,只是面上依然沉靜,囑咐眾人幾句稍坐,這才連忙起身朝前院大廳去接旨。 前往大廳的路上,王潛輕聲問道:“知不知道來宣旨的是哪位公公?” 侍臣緊緊跟在身後,潤了潤嗓子,以極為興奮的語氣補充道:“是司禮監的曹淳公公。” 王潛微微一笑,腳下的步伐也加快了一些。 剛到前院,便見一身紫色蟒袍的曹淳正面含微笑的站在廊簷下,目光平靜的敲著快步走來的王潛。 兩人微微示意,算是見了禮。 “小國舅爺,接旨吧!” 曹淳拔尖的聲音響起。 香案拜氈是早已備好的,王潛連忙跪下俯聽綸音。 曹淳緩緩展開黃絹聖旨,高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少府監監正王潛,淳厚仁孝,為官清廉,先皇贊之有逸群之才,今特冊封為武安侯,以示皇恩,欽此!” 王潛俯首叩拜:“臣王潛領旨謝恩!!!” 交遞了聖旨後,曹淳又親自將金印寶冊送上,這才連連恭賀一番:“老奴給武安侯賀喜了!” 說著又是躬身一揖。 王潛連忙扶了一把,這時自然也不會吝嗇,囑咐府內總管重金酬謝。 曹淳連連道謝,這時才又開口道:“另外,皇上還說了,讓武安侯入宮謝恩時把楚縣男也一併見駕,康王想聽聽明日蹴鞠賽的事。” 王潛微微一怔,仍然拱手道:“是。” 隨後王潛讓侍臣收好金印寶冊,自己則是緩緩走進書房來。 眾人這時早已聽聞王潛冊封武安侯一事,這時見了,都已顯露出歡悅的神情,連番道喜。 “好啊!”馬鈺當先開口道,“小國舅爺這不顯山不露水的,一下子便冊封了武安侯,看來皇上對你是極為看重的啊!” 說罷,並沒有看到王潛顯露出應有的喜悅之情。 楚寧開口道:“殿下可是在憂慮,朝廷即將出現新的格局?” 在王潛冊封武安侯之前,朝堂可分為兩大勢力派系,那就是以右相余天正為首的革制派,以及以韓世榮為首的權貴派。 可如今王潛冊封為了武安侯,便意味著一方新的勢力形成,那便是以大唐文人士子為首的清流學子派。 即便是那麼的微弱,可終究不可讓人忽視。 見王潛面色凝重,楚寧出言寬慰道:“武安侯無需憂慮,眼下咱們的勢力還太過微弱,一時半會只怕無人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