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部分,毛澤東傳,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編第七十四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取得的改變戰局的巨大勝利,表明解放軍的戰鬥能力已得到明顯提高,在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引起極大的震動和混亂。
在精心組織指揮華東人民解放軍不斷殲敵的同時,毛澤東還籌劃了在其他戰場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的戰役。
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人民解放軍即將結束戰略防禦而轉入戰略進攻之際,毛澤東在為新華社起草的《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的社論中寫道:
“蔣介石的軍隊,無論在哪個戰場,都打了敗仗。從去年七月到現在共計十一個月中,僅就其正規軍來說,即已被殲滅約九十個旅。不但去年佔長春、佔承德、佔張家口、佔菏澤、佔淮陰、佔安東時候的那種神氣,現在沒有了,就是今年佔臨沂、佔延安時候的那種神氣,現在也沒有了。蔣介石、陳誠曾經錯誤地估計了人民解放軍的力量和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方法,以為退卻就是膽怯,放棄若於城市就是失敗,要想在三個月或六個月內解決關內問題,然後再解決東北問題。但在十個月之後,蔣介石全部進犯軍已經深入絕境,被解放區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所重重包圍,想要逃脫,已很困難。”⑤
這時,為了擺脫戰線日益延長而兵力日益不足這種被動的困境,蔣介石已縮小進攻的正面,在東北、晉察冀、晉冀魯豫戰場上改取守勢,而抽調兵力加強到山東和陝北兩個戰場上去,力圖先控制這兩個地區,再集中兵力解決華北和東北。當山東戰場的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的同時,蔣介石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譽為“革命聖地”。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吸引著千千萬萬熱血青年和愛國民主人士,而成為蔣介石集團的眼中釘。
一九四七年二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二十八日,他又飛到西安,召集西安軍政負責人開會,研究確定進攻延安的具體部署。三月十一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旅以上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傳達西安會議的決定,確定在洛川組織前進指揮所,統一指揮西安綏靖公署(由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改稱)所屬各部的進攻行動。
國民黨軍隊用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總兵力共三十四個旅二十五萬人。基本部署是:以胡宗南直轄的十五個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進,擔任主要突擊;並以五個旅維持後方兼充戰略預備隊;以青海、寧夏的馬步芳、馬鴻逵等部自甘肅、寧夏向東南,以鄧寶珊部自榆林向南,擔任輔助突擊。企圖一舉攻佔延安,摧毀中共中央,或逼迫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再在華北同人民解放軍進行決戰。
當時,在陝北戰場上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加上三個兼警備區(軍分割槽)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約三萬人,同進攻的國民黨軍相比,兵力上裝備上都居絕對劣勢。形勢十分嚴峻。
在得到國民黨軍隊即將發動進攻的情報後,毛澤東召開了幾次中央會議,對局勢作了分析:蔣介石這次進攻,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顯示國民黨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已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中。為了抽調兵力組織這次進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區只留置四個旅,協同閻錫山進行防禦,在後方的隴海鐵路以及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虛,完全是“孤注一擲”,“帶著慌亂精神”。毛澤東正確地作出判斷:蔣介石組織這次進攻的軍事企圖是“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黨右臂,並且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根據以上分析,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須用堅決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決心,並據此確定:急調晉綏軍區第二縱隊王震部(兩個旅約萬人)自呂梁地區西渡黃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軍序列;西北人民解放軍必須從長期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在當前,應誘敵深入,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區周旋,陷敵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後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擊,以達到鉗制並逐步削弱胡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駐延安的黨政機關及群眾立即緊急疏散。
三月十日,在國民黨軍隊對陝甘寧邊區的進攻已迫在眉睫的情況下,毛澤東派彭德懷到南線視察部隊的戰備情況,並傳達中共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