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部分,毛澤東傳,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傅作義進行了耐心的工作,既考慮到他的安全(北平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屬於傅系的只有四個師,其餘都是蔣系的部隊),又曉以大義,指明正確的出路。
傅作義是華北“剿總”的總司令,但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是不是接受北平的和平解放,對他說來,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方面他曾是抗日的愛國將領,與蔣介石的獨裁賣國、排除異己有較深的矛盾,在國民黨政府即將覆滅時,有把他爭取過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反共,跟我們打過仗,他自己有兩個軍的嫡系部隊,整個華北由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有六十萬人,不到不得已時,他不可能輕易接受和談。”(41)事實正是這樣,在傅作義還有力可恃、有路可走時,對和談、起義長時間處於利害權衡和猶豫動搖之中。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對北平的和平解放起了決定性作用。戰場上的勝敗,左右著傅作義對和談的態度。新保安一戰中殲滅了他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張家口的解放又斷絕了他的西退之路,傅作義才真正接受和談。到天津解放、解放軍對北平已兵臨城下時,他才最後下定決心率部接受和平改編。
一九四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