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部分,毛澤東傳,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很快就出現了,那就是國民黨頑固派在一九四一年一月製造的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同一年前那次反共高潮不同,這時鬥爭的焦點已從華北轉移到華中。
位於黃河和長江之間的華中地區,處在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是連結八路軍和新四軍之間的樞紐,是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方。當日本侵略軍佔領華中地區以後,在敵後同樣有著一大片可以發展抗日遊擊戰爭的廣闊空間,這裡的人民同樣熱切地期望有人能領導並組織他們起來打擊侵略者。
毛澤東在華北敵後抗戰的戰略展開大體完成後,很快就把眼光投射到這塊重要地區上來。他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就提出“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任務。他說:“為了策應正面主力軍的戰鬥,為了準備轉入新階段,應把敵後游擊戰爭大體分為兩種地區。一種是游擊戰爭充分發展了的地區如華北,主要方針是鞏固已經建立了的基礎,以準備新階段中能夠戰勝敵之殘酷進攻,堅持根據地。又一種是游擊戰爭尚未充分發展,或正開始發展的地區,如華中一帶,主要方針是迅速地發展游擊戰爭,以免敵人回師時游擊戰爭發展的困難。”他強調:“現在就應該準備這一形勢的到來。”①會後,周恩來在一九三九年春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幫助他們確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正確方針。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到華中敵後,負責指導華中工作。
新四軍向華中發展,面對著和八路軍向華北敵後發展時不同的許多新的困難。首先,新四軍是抗戰開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