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大導演(3/5),我的光影年代,油炸大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千萬的票房中,95%都被好萊塢電影賺走了。事實上我們二十年之前就失去了電影市場,現在羅馬尼亞市場上那些賣得好的電影,不會有太多的羅馬尼亞電影。羅馬尼亞跟鄰國波蘭就有個差異,波蘭就可以拍型別電影,因為觀眾足夠多。不少他們的型別片還在羅馬尼亞很受歡迎。”
“…還是因為市場足夠大!”
“對,所以你們可以建立明星制度,我們就不行了,沒幾個人看羅馬尼亞電影!”
呂瀟然點了點頭,然後道:“其實《四月三週兩天》、《山之外》這樣的電影在中國應該也有觀眾願意看。”
“真的嗎?”
“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對電影有興趣的超過7億,這其中又有很多對海外文藝、劇情片感興趣,您要是有想法,可以授權給我們,我們在中國有接近100家電影院,可以放映一下試試。”
“嗯,我會認真考慮的。”
好吧,這就是赤果果的行賄…
《山之外》、《四月三週兩天》都是克里斯蒂安·蒙吉的作品,版權當然夜歸他,所謂的授權,當然要收取授權費…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電影方面的交流…
……
能入圍戛納的基本都算作者電影,作者電影就是文藝片。
某種意義上來講,法國電影之所以衰落,就是那幫新浪潮乾的好事——拼命鼓吹文藝電影!
1957年,巴贊在《電影手冊》直接發表言論:所謂作者論無非是把一個在其他藝術中被廣泛承認的理論應用到電影上。直接確立了一批“作者電影”,把自己的隊伍直接擴大。
特呂弗、戈達爾搖旗吶喊,頓時間吸引了一群電影人,個個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開始了自由創作之路,每一個都好似鬥士一樣,掀開了電影史上的“新浪潮”運動。
然後法國電影,徹底被好萊塢打垮…
文藝電影與商業電影本來就是扁擔上的兩端。
好萊塢並非沒有獨立文藝電影,但攻城拔寨所依靠的最終還是那些商業大片。
單獨的去吹捧某一型別電影,都是電影市場不成熟的體現。
對於一個地區、國家的文化產業,晦澀難懂的精英類文學並不能抵抗住外來大眾通俗文化的入侵!
回想一下我們的四大名著就該明白,通俗文學影響力顯然會更大,不然四大名著為何不是《易經》?
那邊,李鞍大導演跟阿謀聊的差不多了,然後走過來:“呂導演!”
“…李導演,您好。”
呂瀟然當然一臉受寵若驚…
“《黑暗面》我看了…你現在對探索人性很感興趣嗎?”
“…沒有,這是我早些年寫的劇本,覺得很有意思,就拿出來拍了。”
“一個好奇害死貓的故事?”
“對,因為當時沒什麼錢,想的都是怎麼省錢怎麼寫…”
李鞍點頭:“貧窮時候的創意真的很奇妙啊!”
“…呵呵。”
呂瀟然有點奇怪李鞍找他幹嘛…如遇斷更,未更新,可到新站(天閱小說網)檢視最新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