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無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三九章 升職加薪,一紙千金,董無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醬肘子漆七齊一邊嬉皮笑臉地嚼著麥芽糖和同屆新人打招呼,一邊伸手撩起竹簾進燎房。 竹簾起,兩張一老一少的冷酷撲克臉,同時出現在眼前。 麥芽糖被嚇得順著嗓子眼,滑到胃裡。 “咳咳咳——咳咳咳——” 七七七手攀在門框上,快要把肺都咳出來了。 燎房靜默無聲。 隔了片刻,週二狗燃燒盡半輩子的智慧,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企圖幫七七七解圍,“你咳得這麼厲害還來上工!” “”真是又勤奮又努力,不愧是這批新人裡第一個有槓槓的!” “啪啪啪——”週二狗熱情地為七七七鼓掌! 鄭二也興高采烈地跟著鼓掌。 顯金:...世界上總有一個朋友,能聞懂你全部的屁。 “愣著幹嘛?要進來就找個地方站著!”李三順指使漆七齊,氣不太順地轉過頭,語氣發沉,“各就各位,再來一次!三成半稻草及七成半樹皮,紙膠粘稠三分,第一次開始!” 幸得績溪作坊當初建了十幾個紙漿池子,本意是作為陳記的實訓基地,顯金將好幾處沒有用的房舍拆掉才支撐她把場面鋪得這麼大,當初瞿老夫人前來,對她的佈局很不解,甚至閒言閒語說了兩句“手上有了兩個銅板子就亂蹦,好好的地方敲了修,修了敲...” 如今看來,每一步棋,只要用心下,總有將軍的一天。 為了做出更符合試卷的紙張,顯金甚至叫來營造坊,將其中一個大水池重新分割,用磚瓦在內部分裂堆砌成九個小池子,每隔一個小池子放滿紙漿,相鄰的格子足以容納兩個人相對站立。 相當於顯金做了個小型實驗池,可以節約紙漿的投入,也可以減少更換紙漿的時間,也節省了做紙匠人的精力。 若在前世,顯金只會覺得“一張紙罷了,又不是什麼高精尖技術,還搞什麼試驗呀?”,大概會懷著這樣的心態投入商道。 如今見證了匠人與歲月交織輝映,方成就這一方如薄蟬翼、如青玉盞的宣紙。 顯金只想每一種品類、每一個機會、每一張紙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總要留一點什麼給後世。 她將來自千百年後的思想,如墨入海般投入這個時代。 同樣,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個時代也回饋於她對文化、對匠人精神、對信仰的敬畏。 隨著李三順號角吹響,眾人各就各位,李三順和週二狗掌簾,用的是特製正方形捲簾,二人撈紙的動作駕輕就熟,在紙漿槽裡左蕩一下,右蕩一下,紙漿便沉澱到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宣紙由無形變為有形,捲簾鋪開一層溼潤均勻的紙漿落在地面的竹架上。 鄭二鄭大喊了聲號子,“咚”地一聲將巨石塊軋在紙漿片上。 待水分榨乾,趙德正飛快地將那一層紙漿剝離開,右手拿著天然松針刷將那張薄如蟬翼的宣紙刷在,高溫的石灰焙表面進行烘乾。 曬紙的工序被簡化。 紙張小,並不考驗曬紙人的技藝,趙德正正反兩刷子把宣紙刷在了火牆上,火牆的高溫讓宣紙迅速烘乾,同時也將撈紙過程中的獼猴桃藤汁蒸發掉,以免紙張日後發黃。 顯金走近火牆,伸手捺起紙的一角,指腹摸索片刻後,拿指尖沾了滴水,撒在紙張的邊緣。 水在紙上迅速暈開,沒一會兒就暈成了一朵生花。 這種紙,米芾應該很喜歡... 米芾並不喜歡用施膠後的紙,“紙不用膠鞏,不肯於絹上作一筆”。畢竟“米點山水”是他的招牌——做山水畫時,一筆行千里。 畫畫寫字搞藝術沒問題,但是應試教育做卷子就太暈了。 指定要坑死幾個掌握不好下筆力度的考生。 顯金搖搖頭,苦笑一聲,“要被罵死。” 李三順蹲在燎房外,猛地抽了口旱菸,“不做生宣,做熟宣吧!” 週二狗衝口而出,“熟宣要刷明礬,紙張遇礬水,易黃易碎不易儲存,幾十年就脆了!” 要儲存得久,就只能用生宣。 要符合顯金不暈染、硬朗韌性的要求,就只能是熟宣。 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根本就是背道而馳。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老李頭蹲著抽旱菸,遠看過去,像只鬱悶的煙囪。 週二狗緊蹙雙眉,雙手抱胸,也陷入了深刻的思考。 鄭二靠著週二狗後背,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麼。 紙的種類,很多。 生宣、熟宣、半熟宣,這就是三個大類,這是由製作工藝決定的分類;又因原料比例的不同,分為棉料、淨皮、特淨皮三個大類... 更別提什麼玉版、澄心、夾棉、粉箋...無數個分支小類,細細算來,恐有上百種。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品類,是自唐宋時期積累下來的,屬於前人的智慧。 而這幾年的創新出品,很少。 近幾年的宣城,大家好像都陷入了瓶頸期,宣紙的創作止步不前,再難出新。 宣城三大家,恆記歸咎於內鬥,白家歸咎於落後,陳家歸咎於志不在此。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