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變化,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個縣市;此外還有十二萬海軍、空軍和陸軍的官兵;還有三十三個師團的坦克、火炮、車輛、飛機和艦艇;還有軍事院校和武裝警察。《中流》雜誌的一個記者為此歡呼不已;說這些電影“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轟動效應’;在年輕一代中;獲得空前成功”。那時候的電影院的確是毛澤東的天下;半數以上的電影與他有關。一個相貌和毛有幾分相似的人;古月;因此也“偉大”起來;甚至在銀幕下面也被當成“毛澤東”。他在體育場裡提高嗓音;學著毛的步態手勢和聲音;喊了一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於是全場都激動起來;掌聲雷動。他到湖南去尋覓領袖風範;長沙、湘潭、韶山;一路受到熱情擁戴;毛的鄉親們迎接他的到來;就像迎接毛澤東本人回到故里。他在西柏坡見到李訥;李訥握著他的手久久不放;說那手很像她的父親。他在北京晉見黨的高階領導人;卻被請到中間座位;那位子過去一向是毛澤東的。
但是有一個人對此不以為然。“人家都說我像主席;化妝師說;我比古月演主席好化妝。”他這樣說。他是北京大興縣留民營村一個農民;叫張佔林;長相的確像毛澤東;喜歡穿中山裝;喜歡左手叉腰;做出一派高瞻遠矚放眼天下的樣子。所以方圓多少裡的人都知道這村裡出了一個“毛澤東”。這個“假毛澤東”在三十二年前見過真毛澤東;當場發現毛的揮手幅度不超過耳朵;端坐如鐘;落落大方。正是這次見面;讓張覺得他與毛形同一人:“毛主席身高一米八二;體重一百一十公斤;我身高也是一米八二;體重也是一百一十公斤;就是腰圍比主席肥上兩寸。”
txt電子書上傳與分享
“毛澤東熱”現象(下)
但是;無論是古月還是張佔林;都不能代替人們尋找毛澤東的真身的熱情。對於這一點;毛澤東的同鄉人具有最明晰的感受。過去革命的年代裡;中國這塊土地上湧現出無數具有強烈政治意味的地方;叫做“革命聖地”;包括陝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岡山、貴州的遵義、河北的西柏坡、山西太行山深處一個叫五臺的山溝;當然第一位的“聖地”就是湖南長沙韶山沖。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人如果有機會離家遠遊;要去的不是九寨溝;不是黃山;不是張家界;不是香格里拉;不是江南水鄉;不是“百萬人看上海”;不是東北的長白山天池;不是海南島的天涯海角;而是這些革命聖地。到了80年代;“革命聖地”被冷落而“旅遊勝地”走紅;現在;90年代開始的時候;至少有一個“聖地”重新輝煌起來;那就是韶山沖。一個小個子湖南人;文輝抗;長時間地擔任韶山管理局局長一職;“毛澤東故居”當然也在他的管轄內。此人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按照門票的銷售數量;逐年計算出參觀人數;一絲不苟。結果是:1990年;平均每天有二千五百人來到這裡;到了1991年;就有二千八百五十個人了;總計這兩年裡增加的人數;比整個80年代還要多。大概就是在這時候;住在“毛澤東故居”旁邊的湯老太太花一塊七毛錢買來一袋子綠豆;由此開始了她的事業。她在自家門前煮了一大鍋綠豆稀飯;賣給來參觀的遊客;一毛錢一碗;大受歡迎。於是湯老太太一發不可收;把“食粥攤”變成了“毛家菜館”。又過了一年;“毛家菜館”走出韶山走出農村;佔領了全國所有的大城市;有兩百多家———就像當年的毛澤東從這裡出發走向城市一樣。“毛家菜系”中;屬豆豉辣椒、紅燒肉、武昌魚和火焙魚最為經典;又以後者最具毛家特色。小魚全都出自毛澤東故居前的那片荷塘;長及寸許;洗淨曬乾;以文火焙乾;然後放入竹筒;置於燃燒的蒿草上;煙熏火燎之後;再用油炒。看來湯家老太太是讀過權延赤的書了;因為這些菜幾乎都是那些書裡描述過的。遊人瞻仰毛澤東的故居;然後品嚐綠豆稀飯的清純和“毛家菜”的鮮辣肥膩;滿意而去。“毛澤東熱”已經席捲全國了。這一年;離毛的“百年誕辰”還有三年;離他的“十五週年忌日”也還有一年;實在不是什麼關鍵日子。憑空出來這麼一個熱潮;讓很多人看了不免奇怪。不過;有些人在忍氣吞聲多年之後;現在終於揚眉吐氣。權延赤肯定就有這種感覺;因為有兩個非同尋常的人站出來;維護他筆下的毛澤東的凡人形象;用權延赤自己的話說;是“出面講了公道話”。一個是國家副主席王震;他說他讀了權延赤的書後老淚縱橫。另外一個是鄧力群;他認定權延赤的書乃是“根據毛澤東同志周圍工作人員口授整理而成”;所以那些不盡不實的地方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由於利益之爭對簿公堂也不值得一提。重要的是;這些讀物;“在‘尋找’和‘發現’毛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