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衚衕往事,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頂洞人。

北京建都的歷史也不短,五代時期興起於遼寧省西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的契丹人,第一次在北京建立陪都,改幽州城為南京,又稱燕京,並以此為基地,進攻北宋,歷史上幾齣有名的好戲—“楊家將”《穆桂英掛帥》就是在此鏗鏘開鑼。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契丹人的屁股沒坐熱,很快被來自東北松花江畔的女真人所取代。遼代南京自此改姓金,並不再叫燕京,1153年正式改名為中都。北京作為封建王朝統治中心的歷史,由此開始。

金人在燕京老城的基礎上大肆擴建,建城的民工多達80萬人,另外還徵調40多萬的兵卒助陣。許多建築所用的材料,是從北宋都城汴梁拆運而來的,中都瓊華島上的太湖石,就直接取自宋徽宗在汴梁城的萬歲山。他們要在中都克隆一個原汁原味的“汴梁”,金人“拿來”的大手筆實在夠氣魄。

然而,好夢不長,1215年,成吉思汗率領的一隻騎兵突破南口天險,滾滾塵煙中,萬馬奔騰直搗金中都。一陣殺掠後,緊接著就是一把大火,一座由女真人苦心經營了近百年的都城,像個杖責過後的七旬老者,被打著旋兒的北風嗚嗚捲走了,最後只剩下一座盧溝橋和天寧寺佛塔,佛塔因為早已習慣了煙熏火燎而處之泰然,艱難地、半遮半掩地硬撐著“金中都”這個名字應有的架勢。

讓岳飛想不到的是,雪“靖康恥”的不是那幫北宋的文臣武將,而是從蒙古草原卷著青草和黃土飆過來的遊牧民族。

不過,這個時候的北京,說起來還不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首都,在這兒稱霸的皇帝也只是盤踞北方一隅的“土皇帝”。北京作為全中國國都的尊貴地位,是從元朝忽必烈大帝1267年改金中都為元大都開始的。

忽必烈(1215—1294年),是蒙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孫子。《元史·忽必烈傳》記載:“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諱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莊聖太后,怯烈氏。以己亥歲八月乙卯生。及長,仁明英睿,事太后至考,尤善扶下。納弘吉刺氏為妃。”

當漢、蒙兩軍在陣地上決戰時,漢不敵蒙,而當蒙漢兩種文化相撞時,這位來自漠北草原的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則向中原文明無條件地繳械投降。

忽必烈除了在文化上全盤漢化外,他在選擇都城時,也聽從了漢人謀臣劉秉忠以及霸突魯先鐸元帥的建議,把首都選在了“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其中以受四方朝覲”的幽燕之地。

1260年抱著消滅南宋、統一中國雄心壯志的忽必烈,從他的老家蒙古都城和林,浩浩蕩蕩開到了燕京,但此時的金中都已變成一片廢墟。他站在燕京近郊瓊華島上極目南望,金中都昔日繁華的宮殿、街市都已不復存在,只有蓮花池(古稱西湖)的湖水還依舊瑟縮在那裡,在夕陽照射下眨著冷冰冰的幽光。這時,他終於下定決心,放棄在原都城遺址上再造一座新城的計劃,決定在蓮花池附近的西馬溝小河的對岸,營建一座新城,並把負責建城的任務交給了他的寵臣劉秉忠。

劉秉忠走兩步,還是能聽到墨水在肚子裡晃盪兩下的聲音的。這位祖籍河北邢臺,小時候當過和尚,自號藏春散人的漢臣,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經學、律歷、法術無所不精、無所不通的天才,難怪忽必烈親自把他的“劉侃”原名改賜為秉忠,並把建設都城的經國大事交由他總理。

1266年,劉秉忠經過近一年的實地考察、測量,根據《周禮·考工記》中關於帝王之都建設的佈局,最後以瓊華島和周圍的湖泊(今中海、北海)為中心,把大大小小的宮殿,分別組成三個建築群,環列在湖泊兩岸,東岸迤北是園林綠化地帶,由一座木橋使其與瓊華島連成一片。湖泊的西岸,南北兩部分各為太后和太子兩組宮殿,與大內隔湖相望,形成一個互為聯絡的城市佈局的核心。環繞這個核心,又加築了一道稱作蕭牆的城牆,這便是皇城。環繞在皇城外面的才是大城。大城以內,沿著縱橫交錯的街道,又劃分為五十坊。坊是百姓居住單位,這時聯結坊內居家交通的衚衕便出現了。

忽必烈—橫空出世的帝王(2)

劉秉忠根據《周禮》前朝後市、左祖右廟的思想,在皇朝以北(今鼓樓一帶)設定了街市,在皇朝以東(今朝陽門一帶)設定了太廟,在皇朝以西(今阜城門內)設定了社稷壇。

1267年1月大都城破土動工,經過九年多的建設,於1276年竣工。

為建設大都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除了劉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萌妻甜蜜蜜:總裁,愛不釋手

沈悠

重生之天縱權妃

綰七

情愛一線牽

老山文學

穿越的當國主母

抵制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