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43、外圍爭奪戰,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三豹和凌開山的張坊獨立團,過去的一年時間沒有閒著。
因為他們兩個傢伙可能是閒得沒事兒幹,所以搖身一變都成了地主,而且還買了好多地。當地的老地主凡是不賣地的,最後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因為如此,去年秋天開始,從西面的霍山村開始向東,經過高家莊、賈家莊,到東面的張家莊,長達十公里的一條直線上,就有四個新興的大地主。
這四個大地主一夜之間冒出來,然後就開始“興修水利”。看樣子要大搞農田灌溉啥的,反正當地人也不是很明白。不光當地人不明白,估計就算是水利專家來了,也不會很明白。
因為這四家地主聯起手來,在大冬天四處僱人,竟然一口氣修建了三條灌溉渠。修灌溉渠這在平原上很常見,但是三條灌溉渠之間的距離,竟然只有一百米,這就太離譜了。
更離譜的是,這四家地主都是大善人。可能是害怕什麼貓啊狗啊掉進灌溉渠裡面出意外,所以又不惜血本,從老山裡拉回來好多一人抱不過來的大樹,把所有的灌溉渠都給蓋上了。
這四家地主用圓木把灌溉渠蓋上以後,又把挖出去的泥土弄回來,蓋在圓木上。
最後老鄉們可長見識了。
這不,泥土整好了,這四家大地主又在灌溉渠上面種上麥子了。後來連續幾場大雪下下來,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地底下就有三條“精修”灌溉渠。
“折騰吧,可勁兒地折騰。”當地的老把式叼著旱菸袋,憤憤不平地說道:“雖然你們這樣修建灌溉渠可以節省土地,可是為了把那麼老大的樹弄回來,這花出去的錢,沒有二十年也別想掙回來。”
時間是個好東西,它可以讓人們忘記很多事情。
開春以後麥子重新出現在人們視線裡面,一切都是那麼和諧。時間長了,人們就慢慢淡忘了這地界兒曾經有人修灌溉渠的事情。
也就在這個季節,土匪違反常規,竟然在春天又出現了,而且還是讓這地界兒聞之色變的“靈仙姑”。
現在的靈仙姑可了不得。
她這次一出來,不搶老百姓,專搶火車站。也不搶財物,專搶備用鐵軌和枕木。從北面的高碑店火車站搶起,然後就是定興火車站、徐水火車站。把所有的備用鐵軌和枕木一搶而空之後,“靈仙姑”又不見了。
當地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現在的土匪也時興修鐵路嗎?把山寨的鐵路修通了,那還不方便官軍進山圍剿嗎?”
不管當地人怎麼想不通,反正後來偷襲了小鬼子的第6師團以後,穿插過來的偵察營、機槍營、騎兵營,最後全部進入灌溉渠裡面。
現在,偵察營、騎兵營都出去了,柯羽新帶著他的機槍營七百多人,現在就在“灌溉渠”裡面待著。
原來,趙三豹和凌開山,利用花如月、莫鳳嬌的女兵營搶回來的鐵軌和枕木,在三條灌溉渠裡面,秘密修建了75座堅固的堡壘,也就是現在的重機槍陣地。
每一座暗堡的射擊孔,超出地面僅僅40厘米。當初修建“灌溉渠”,然後又把泥土運回來,一方面是要隱藏三道戰壕,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為重機槍陣地掃清射界。
經過一番調整,這75座暗堡非常不起眼地,由北向南形成了一個緩坡梯次結構,最南面的第三道戰壕暗堡,比最北面戰壕的暗堡高出50厘米。
三道戰壕被重新掩埋以後沒有民工了,才由自己的戰士重新施工,打通了戰壕之間的交通壕。當然,每天夜晚構建重機槍工事,也是戰士們自己動手。
每一道戰壕的正中間有一座主堡,也是屯兵洞和指揮所。上一次魏衝從鎮海搶回來的電話,全部用到這裡了。第三道戰壕裡面,最西面的一座暗堡就是一臺發電機組,為三道戰壕提供照明。
75座暗堡,每一座暗堡裡面4挺馬克沁重機槍,分別控制四個方向。也就是說,在東西長10公里的戰壕裡面,一共集中了300挺重機槍,每一道戰壕100挺。
這一個修建方案,還是當初趙三豹被任命為張坊獨立團團長以後,從承德出來的時候,白書傑暗地裡交給他的。
至於重機槍,全部都是凌開山從“晉商”那裡淘換來的。按照凌開山的說法:“我辛辛苦苦打家劫舍置辦點兒東西,老大放一個屁就全沒了。”
“敵人距離我們這裡還有三公里,一連放兩個排在第一道戰壕裡面去。25座暗堡,每一座暗堡裡面放兩個人操作重機槍,形成火力支撐點。”
柯羽新坐在第二道戰壕正中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