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33、三點同時打,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去。同樣是集中四挺定倭一號輕機槍,加強六挺歪把子封鎖大門,殲滅逃出來的敵人。”
“至於火車站的那個憲兵分遣隊,如果不出來找死,這一次就放他們一馬。我帶領殿後的這十個人,拿下兩個檢查站,然後突襲曾家堡飛機場。戰鬥目的達成以後分散撤退,然後在小興安嶺的煙筒山匯合。”
“不行吧?”張景福看了看于慧蓮和另外九名受傷的隊員,連連搖頭:“飛機場裡面可有一個小隊的鬼子,就你們這幾個人,實在是太玄乎了。特別是還有三個人崴了腳,撤退也不方便啊。不行不行!”
孟海濤擺擺手:“我這裡有五匹馱馬,迫擊炮的榴彈你們都帶走了,子彈和手雷你們也帶走了一大半,可不就空出來四匹馱馬啊,儘夠用了。況且我們要把剩下的手雷全部砸進去,五匹馱馬基本上都是空的,所以撤退沒啥大問題。”
“至於說進攻,我們人太少了,肯定不會和小鬼子硬拼。反正他的飛機場還沒有修好,飛機也沒有過來,能打死多少人就打死多少人。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因為這個地方和那個軍人會所距離太近,避免他們給鮑海濤找麻煩。”
說到這裡,孟凱華壓低聲音呵呵一笑:“只要你們兩邊一開打,小鬼子的注意力肯定不會在我這裡,反而是你們非常危險。”
“殷猛鷲和鮑海濤的二排雖然當面之敵不多,但是西面的火車站方向還有一個憲兵分遣隊四十多人。你帶領梅靖華和龔志強他們攻打兵營,雖然敵人附近沒有援軍,但是敵人的數量卻是你們的12倍。”
“你們要多小心,儲存自己是第一位的,千萬不要把總司令的這句話忘記了。儘可能進行遠端打擊,切忌近身纏鬥。凌晨四點開始攻擊,無論戰果如何,一個小時必須撤出戰鬥,祝你們勝利!”
因為烏雲山兵營的距離最遠,戰鬥分組會議一結束,張景福、龔志強和孟凱華、鮑海濤告別以後,就帶領幾名隊員扛起迫擊炮、擲彈筒和榴彈箱,用最快的動作直奔西南方向,
烏雲山緊靠“龍遜官道”東側,是一片丘陵上的小山包。小鬼子的烏雲山兵營,就是在這裡控制孫吳鎮及其周邊的公路、鐵路。
龍遜官道,是條黃沙鋪就的大道。從黑龍江邊的遜河,一穿過崇山峻嶺,草莽密林,向內地伸展。逢山迂迴,遇水搭橋,一直修到500公里之外的龍門。
這是由民國政府駐龍門特派員於文波,率領民工耗時三年,在古代驛站驛道基礎上修成的新驛道,稱之為“龍遜官道”。
驛站是古代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之間傳遞諭令和呈送公文的主要交通渠道,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
黑龍江驛站始建於1685年,總稱為吉林烏拉——璦輝驛站,長1711裡,共25站。後來為了抗俄戰爭的需要,又專修了從雅克薩城至墨爾根(嫩江)間的驛站,總長達到了5000裡行程。
“九一八事變”以後,小鬼子佔領東北全境,武裝力量直接和蘇俄在東北西三個方向對峙。為此,小鬼子抓了大量的勞工,重新修整“龍遜官道”,而且同步開始了鐵路建設。
小鬼子把孫吳作為東北境內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不惜花血本進行構建地面地下軍事設施,瘋狂地擴充軍備。一個不足十萬人的小鎮,小鬼子最多的時候就駐軍十萬多人,超過了居民數。
烏雲山兵營,就是小鬼子國境第五守備大隊的駐地。自從1933年以來,他們就一直駐紮在此。
特戰三排排長梅靖華帶領三個班的戰士,就隱蔽在烏雲山東南面一公里的高坡上,用望遠鏡觀察著兵營裡面的一舉一動。
凌晨3:40分,副大隊長張景福和三排副排長龔志強終於趕到這裡,同時也帶來了戰鬥命令。
“現在時間緊急,我就簡單進行一下戰鬥分組。”張景福沒有廢話,直接對梅靖華說道:“你帶領一班和二班,四挺定倭一號輕機槍,加強四挺歪把子輕機槍,四具擲彈筒和足夠的彈藥立即出發,迂迴到兵營西面的公路旁邊構築阻擊陣地,擋住兵營大門。”
“龔志強,你帶領三班和六門迫擊炮,就在這裡構築炮兵陣地,兩挺定倭一號輕機槍和兩挺歪把子保護你的側翼安全。你們把兵營標定為三個轟炸區域,每個區域兩門迫擊炮進行兩輪十發急速射,把120枚炮彈全部打出去!”
“我帶領六名槍榴彈手和彈藥手,摸到兵營80米附近,對所有建築物發射凝固汽油彈。凌晨四點整,迫擊炮率先發起攻擊,戰鬥時間為一個小時,打完就撤退,現在分頭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