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904、殲九戰機,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常規炸彈用來炸人、摧毀普通土木工事,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不過這種炸彈會炸死很多人,白書傑覺得“不仁慈”。
白書傑給自己轟炸機準備的炸彈就是四種:常規炸彈、子母炸彈、凝固汽油彈、高能雲爆彈。當然,針對特定的物件,還可以在空中把魚雷、深水炸彈給扔下去。
不過,在白書傑的攻擊層次設計裡面,魚雷、深水炸彈,那都屬於艦載直升機的工作範疇,其它的機種最好不要狗拿耗子,免得到時候打亂仗。
為了驗證轟炸機在航母上的起降,同時驗證四種炸彈的投放效能,結果半個月時間就把黃海炸得烏煙瘴氣,嚇死好多大魚。
盼星星盼月亮,1940年11月23日,白書傑終於盼來了第一批48架單發噴氣式攻擊機下線。
這一款單發殲擊機,採用鴨式佈局,機腹進氣道,採用渦扇發動機,也就是後世中國自主設計,世界上第一款鴨式佈局的現代化戰機——殲九!
因為白書傑擔心現有的技術條件,還有材料、儀器都不能完全滿足要求,所以對於相關技術引數進行了大幅削減,變成了一款亞音速戰鬥機。具體情況如下:
包括空速管長18米,機高5.75米,翼展11.35米,機翼面積46.70米2,前翼翼展5.45米,前翼外露面積6.20米2,主輪距4.76米,前主輪距5.69米.
空重7.5噸,無外掛正常起飛重量11.5噸,帶正常武器載荷15.5噸,最大起飛重量18噸,最大載彈量4噸;
最大平飛速度1025公里/小時(1馬赫),實用升限米,9500米高度巡航速度925公里/小時,轉場航程2600公里,作戰半徑1100公里,滯空時間3小時;
平地跑道起飛滑行距離341米,進場速度157公里/小時,著陸滑跑距離428米;彈射起飛滑行距離91米(開加力),滑躍起飛距離228米(開加力);
機頭安裝內建無源相控陣雷達、敵我識別器、降落指示系統、無線電測向測距儀、無線電高度計、空中編隊對講機。為了紀錄武器射擊效果,還裝有一臺攝影機、一臺潛望鏡來觀察背後的情況。機頭兩側,安裝2門30毫米航炮。
為了紀念這一款多功能戰鬥機,白書傑依然命名為“殲九”,對司令部很疑惑這個命名的人解釋是:“九,是大圓滿的意思。九九歸一、氣運長久,這是很吉利的說法。”
其實,白書傑選擇這一款攻擊機,就是專門給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量身定做的。因為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全長257.6米,寬50.6米。
殲九的滑躍式起飛距離228米,長甲板富餘長度還有29.6米,便於甲板上的指揮人員活動。就可以2架飛機同時進行起飛準備,從而節約準備時間。
如果戰鬥進入白熱化,還可以同時利用彈射器從短甲板起飛1架。這樣一來就可以同時起飛3架戰機,剛好是一個完整的編隊。
白書傑永遠也不會忘記,中途島海戰過程中,美軍和小鬼的航空母艦先後吃虧,都是因為遇到突然襲擊的時候,甲板上的飛機無法起飛。
正因為如此,白書傑最後的兩艘主力航空母艦,甲板寬度增了一倍,變成了現在的50.6米。
殲九後面的主機翼下面,有6個外掛點,能夠掛載白書傑“發明的”空空導彈發射軌道。
當然,這種能夠攻擊8公里以外目標的東西,現在還在圖紙上,樣品還在實驗室裡進行風洞測試,暫時派上用場,外掛架只能用來掛載對地對海攻擊炸彈。
轟炸機、戰鬥機都有了一個初步的數量,所以白書傑命令第四救援艦隊、第一潛艇艦隊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進行聯合海試。
始皇918號開國級戰列巡洋艦、大漢905號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聯袂出動,大明307、308號秋月級驅逐艦隨行,一起承擔防護任務。
這一次海試的實彈演習海域,就在濟州島以西海面。專門給小鬼子聽聽響聲,免得他們一天到晚對朝鮮半島虎視眈眈。
因為白書傑有信心,就算小鬼子出動100架戰鬥機,自己2艘航空母艦的48架噴氣式攻擊機也能夠幹掉他們。
混合艦隊艦隊出門海試,白書傑第二天準備趕到元山港,因為12艘朝鮮級巡洋艦已經到了交貨的時候,他需要親自過去驗收。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可是早上七點臨出門的時候,白書傑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日曆:1941年1月5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