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91、嚴寒降臨,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37年——1941年期間,前蘇聯的軍事工業並不行,這一點白書傑很清楚。
“你們都要記住:蘇俄是一個非常小氣的民族,千萬不要指望他們會給你什麼意外之財!不到萬不得已,我寧願和魔鬼打交道,也不會和他們有什麼瓜葛。”
白書傑沒有具體說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他們有龐大的基礎工業,能夠隨時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現在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最缺乏的就是無線電通訊設施,其他的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實現。”
“還有,我最後提到的示波顯示器和接收機,其實他們現在也沒有多少。不管怎麼說,老子現在就是病急亂投醫。反正東方不亮西方亮,只要被老子碰到一次就行了。”
趙金喜有些疑惑:“你要這些東西幹什麼?”
“老子要研究試製自己的雷達,也就是能夠發現敵人軍艦、飛機的電子裝置!核心技術我都知道,可就是沒有匹配的工廠能夠生產相應的部件。”
白書傑微笑著說道:“我讓史連城把小鬼子的68米大鐵塔搶回來,就是因為小鬼子僅僅當成一部天線使用,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作用來。”
“其實,我在飛機場那邊安排進去的9個人,名譽上是管理通訊塔,其實是讓他們做實驗。目前已經完成了訊號發射機的試製工作,正在進行測試功率強度。”
“現在最要緊的儀器,就是濾波器和示波器。只要能夠直觀的分析不同的波段,老子的第一部雷達就可以成功。到那個時候,小鬼子的飛機和軍艦,在八十公里以外就被發現,然後採取針對性措施。”
王蘭安置好客人剛好進來,因此介面說道:“雷達我聽說過,楊二丫兩年前從北平、天津弄回來一些雜誌書籍,裡面就說英國、法國的最新發明,其中就有雷達。但是雷達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我就沒有搞清楚。”
白書傑笑著說道:“簡單說來,雷達就是飛機、軍艦和重型火炮的眼睛和耳朵。我們手中的105mm、150mm大炮,都能夠打到18公里以外去,這個距離用眼睛和普通望遠鏡是看不見的。但是雷達就能夠看見,而且一清二楚!”
“雷達主要由天線、發射機、接收機、訊號處理機和終端裝置等組成。現在天線已經有了,接下來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仿製。發射機我也會製造,關鍵是我們沒有電子工廠,無法生產接收機、訊號處理器和終端顯示器。”
“目前,我讓那個專門小組使用大功率電臺充當接收機,暫時只能驗證發射波和反射波,然後根據時間差,推算飛機和軍機的距離。這個人工計算的過程反應速度太慢了,勉強可以應付軍艦,但是不能對付飛機。”
其實,白書傑並不想超前太久,他目前帶領一個絕密小組工作了三年多,準備“山寨的物件”,就是英國的沃森-瓦特雷達。這部雷達在一年前,也就是1936年1月,探測距離已達120公里。
三個月前,英國人愛德華·鮑恩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部小型雷達——機載雷達,並把它安裝在一架雙發動機的安桑式飛機上。這架安桑式飛機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載有雷達的飛機。
當然,白書傑如此自信的前提,就是因為他掌握後世最簡單的一種“高頻頭”技術,其實就是馬路邊上的那種小鍋所附帶的劣質高頻頭。
但是,就算再低劣,那也是二十一世紀的東西,也能夠接收衛星訊號,對目前來說已經足夠先進了,先進了幾十年。
同時,製造“同軸傳輸電纜”,訊號的發射、接收兩個過程所需要的傳輸電纜,“雙線變單線”,從而實現雙向傳輸,對於白書傑來說並不困難。
正因為如此,白書傑相信,只要能夠搞到終端處理器和顯示器,他有把握讓自己的第一步雷達探測距離達到180公里,而且雷達天線的直徑可以控制在到非常小,直接就可以放在飛機上!
用未來的理念,山寨當代的技術;然後舉一反三,發揮最大的威力。這就是白書傑給自己的定位,因為太超前的東西,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根本製作不出來。
這種下流手段的唯一好處,就是沒有人敢說他盜版——因為他製造出來的東西,比原來的“正版厲害多了”!
1937年已經只剩下一個月時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只剩下一年時間。白書傑心裡明白,只要能夠熬過未來的兩年時間,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環境。
伊凡諾娃的突然來訪,並沒有讓白書傑有什麼多餘的想法,能夠從長毛子手裡弄點東西也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