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26、初次海戰,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鬼子的朝風號、春風號驅逐艦,屬於神風級驅逐艦9艘裡面的兩艘。
1922年9月25日,就是首艦“神風號”開工建造的日子,朝風號、春風號分別是第二、第三艘。這是小鬼子最早的高速驅逐艦,具體引數如下:
標準排水量1270噸,滿載排水量1840噸,長102.41米,寬9.75米,吃水3.05米;航速37.25節;艦員148人。
裝備:G型單管120mm艦炮4座;單管7.7mm高射機槍2座;雙聯533mm魚雷發射管3具;裝備佈雷與掃雷具。
張冰洋的飛龍301號、302號驅逐艦,原本是二戰開始前,小鬼子的海防炮艇改裝過來的,標準排水量820噸,滿載排水量只有1100噸。
經過白書傑徹底改造,並且拆卸了兩艘5000噸級貨輪的蒸汽輪機更換上去,現在的基本情況是:
基準排水量1150噸,滿載排水量1730噸;長98.2米,寬8.8米,吃水2.5米。
2臺單級減速齒輪蒸汽輪機,3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馬力,航速37節;續航力5500公里/18節。艦員129人。
火力:兩聯裝DW203mm艦炮1座,射程40公里;2座DW30mm五管密集陣;雙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2具,魚雷12條;1號水雷20顆;2座深彈投射機、2座滑軌,深彈36顆。
小鬼子的衝島號巡洋艦,原來是沙俄的“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號海防艦。當年對馬海峽的日俄大海戰,沙俄全軍覆沒,“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號被俘獲。
1934年,小鬼子對“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進行現代化改裝,並且命名為“衝島號”。
長124米、寬18米,標準排水量6731噸,滿載排水量7480噸;航速33節,9200公里/14節;裝備三座雙聯裝203mm主炮,射程23公里;五座127mm副炮,射程21公里;20mm高炮12座,4座533mm魚雷發射管。艦員578名。
張冰洋現在的巡洋艦飛龍201號,原來是小鬼子的天龍號,經過白書傑改裝以後,現在的情況是:
長142.65米,寬度12.3米;標準排水量6230噸,滿載排水量7150噸;8座重油鍋爐,2座艦本式煤炭重油混燒鍋爐,3軸推進,馬力;攜帶煤炭550噸,重油920噸。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9200公里/15節;人員編制:467人
雙聯裝DW380mm艦炮2座(前甲板),射程45公里;4座DW30mm五管密集陣,12座雙聯裝40mm博福斯高炮,533mm口徑三聯裝次裝填魚雷發射管2座(配機械動力魚雷48枚)。
現在的情況是,飛龍302號驅逐艦,速度略微差一些,區別不是很大。但是火力密度,小鬼子的神風級驅逐艦就大得多。
不過,小鬼子的所有軍艦都沒有雷達預警系統,更沒有火控系統。現在的203mm主炮4門,還是歷史固有的情況,射程只有23公里。
飛龍301號、302號驅逐艦,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測距雷達、測向雷達、測速雷達。而且兩聯裝203mm艦炮雖然只有1座,但是射程40公里,都快超過小鬼子一倍了。
飛龍302號率先發現一艘軍艦的時候,兩者之間的距離還有差不多55公里。本來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302號艦也沒有想上去和敵人打招呼,所以準備掉頭回去。
但是隨後發現一艘小火艇迎面撞來,這件事情就有些古怪。為了以防出現意外,302號艦趕緊一個右滿舵,劃出一個大圓弧讓開了小火艇。
這個時候,觀通長和訊號兵都已經發現了小火艇船舷上,竟然是膏藥旗的標誌,而且是以32節的急速衝上來!
炮令長一聲令下,左側舷後面的一座DW30mm五管密集陣,就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只要這艘小火艇繼續糾纏不休,馬上就打成馬蜂窩。
之所以沒有直接開火,主要是因為這艘小火艇實在是有些反常。分明一艘25噸級的小火艇,竟然直接衝著一千多噸的驅逐艦衝過來,難道有人想找死?所以炮令長和艦長都想繼續觀察一下,看看究竟有什麼么蛾子。
這次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出來散散心,跑了一天就看見一艘小炮艇,戰士們時都特別有興趣。說實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真的很無聊的感覺。
一千多噸的驅逐艦,正在以36節的高速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