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73、奪巢行動,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控制薪島第1炮臺、薪島第2炮臺、大島第1炮臺、大島第2炮臺、虎島第1炮臺、虎島第2炮臺、虎島第3炮臺、虎島第4炮臺、新樟裡炮臺、元平裡炮臺、鶯城炮臺、南端炮臺。
鎮海灣要塞司令部,設在釜山;司令官:下山源平少將,參謀長:矢野音三郎少將;下轄第16、第17重炮聯隊。控制釜山要塞、鎮海灣要塞、對馬要塞:
釜山要塞:張子登第1炮臺(炮塔炮臺)、張子登第2炮臺(低炮臺)、絕影島炮臺、機張炮臺。
鎮海灣要塞:外洋浦炮臺、巨済島炮臺、豬島炮臺、只心島炮臺、長承浦炮臺。
對馬要塞司令部,設在對馬島上,專門控制對馬海峽。司令官垣內八洲夫大佐聯隊長,下轄第17重炮聯隊,專門扼守對馬海峽。
另外還有濟州島獨立警備區,包括濟州島要塞司令部、地下工事防禦司令部。濟州島上有小鬼子的一個守備師團,一個重炮獨立聯隊。
他們是對馬島要塞的前沿陣地,基本任務就是擋住日本海的西大門,防止敵人從東海進攻對馬島,從而威脅福岡、廣島。
小鬼子1904年從俄國人手中奪取了朝鮮半島的控制權,然後就大興土木,把整個朝鮮半島沿海,變成了要塞“陳列區”。
縱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要說修建炮臺要塞的數量,小鬼子自稱第二,再也沒有人敢說第一了。那真是費盡心機,不惜勞民傷財。
北面一直修到黑龍江江邊的海拉爾、滿洲里、東吳鎮勝山,南面一直修到太平洋中間的沖繩島、奄美島、硫磺島、母島、父島、子島,西面修到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
看似鐵桶一般,實則孤懸海外分兵困守,犯了兵家大忌。小鬼子的總人口不過兩千萬,僅僅是各種超大型要塞,就超過了778個。
再加上人心不足蛇吞象,小鬼子又侵佔了超過本島面積一百倍的廣大區域,它能夠全部守住,那才是奇了怪了!
縱觀五千年戰爭史,凡是希望面面俱到的戰略,最後必然就是漏洞百出!
後來美國人首先幹掉了小鬼子的“聯合艦隊”,讓那些大洋之中的要塞沒有辦法聯合。然後實施一個所謂的“跳島戰術”,頓時就把小鬼子的700多個要塞分割得七零八落。
數以百計的要塞漂浮在遠離本土數千公里的大海上,彼此之間又沒有了聯絡,全部變成了等死的孤島。美國人這才騰出手來,然後就是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輪番上陣,全部燒成了飛灰!
白書傑進入朝鮮半島將近兩年時間,之所以一直不動手,就是因為他知道小鬼子經營朝鮮三十多年,已經把海邊岩石完全掏空了,變成了一個龐大、複雜的地下蜘蛛網。
尤其是那些要塞炮,口徑最小的都是280mm。1936年以後,小鬼子加大投資,要塞炮全部更新換代,最大口徑一般都是460mm。炮身重量80噸,加上炮座全備重量318噸。
一枚炮彈就是3噸重,直接可以幹掉一個連,甚至一個營。白書傑不得不承認,就算戰士們都是鋼筋鐵骨,這玩意兒誰也扛不住。
就算你佔領了地面,也不能說就控制了朝鮮半島。如果沒有把握徹底摧毀地下要塞,那還不如不打。
後世的志願軍,就是採用坑道戰術,和武裝到牙齒的美國鬼子頑強抗爭。最終美國人只能承認沒辦法消除這個麻煩,被迫坐下來談判,而且哀嘆“第一次簽訂了沒有取得勝利的協定書”。
空軍司令張念祖和副司令徐世傑從總司令部回來,並沒有按照白書傑的命令生搬硬套,而是結合地面部隊的進攻路線,很快就把妙香山和九峰山機場的戰機進行編組。
6架重型轟炸機,加上一個12架攻擊機,組成兩個3架轟炸機+6架攻擊機的轟炸機群。剩下的12架戰鬥攻擊機,也編成兩個戰鬥機群。
繳獲的小鬼子九六式輕型轟炸機10架,分成兩個叢集,主要攻擊永興灣要塞和元山港、懋山港。因為這裡的炮臺數量最多,又比較分散,所以需要轟炸機的數量眾多。
司令員張念祖負責指揮四個轟炸機群,副司令員徐世傑負責指揮兩個戰鬥攻擊機群。
其中一個轟炸機群的目標,就是北面鴨綠江邊上的滿浦、義真裡、江界。作戰目的,就是為陳杰第二師開啟進攻長津江的通道,從北面繞過赴戰嶺,直奔虛川江建立下一個攻擊出發陣線。
另外一個轟炸機群的目標,就是東面的黃草嶺要塞、咸興、興南港、定坪、連浦裡,為魏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